新沂城市论坛
标题:
那些歌儿们那些事儿
[打印本页]
作者:
朱子墨
时间:
2010-11-24 23:46
标题:
那些歌儿们那些事儿
生命里总有些歌曲,它会在某些时刻一直陪伴着你,直到你度过了那段时光,又或者厌倦了这些歌,你才会把它如同一支刚抽完的烟给掐灭掉。但也总有些歌是让你无法忘怀的,它们沉静在岁月的尘埃里,渐渐被世人所遗忘。它像古埃及神话里的木乃伊一样,待人们哪天把它发掘出来了,揭开了木乃伊身上的绷带,你会发现,它活了。这就是我对Carpenters(卡朋特)乐队的评价了。那首《yesterdayoncemore》只是其中最出名的歌里的一首,听了Carpenters的其他歌,你又会发现,绷带下面的木乃伊,原来是长有双翼,且色彩斑斓的天使。
我是最近才开始听Carpenters的歌的,就这点来说,我已经算凹凸透顶了。听着女主唱卡伦优柔委婉的声线,让我想到了与她嗓音类似的日本歌手小野丽莎。但毕竟两者年代相差久远,曲风更是大相径庭。小野丽莎所唱的是爵士乐,而Carpenters的歌曲总让我联想到七、八十年代老上海的萨克斯、钢琴、旗袍,以及那些暧昧的舞蹈。听Carpenters的歌犹如品一杯陈年老酒,又像一个老人翻看小时候的相簿里的照片。我不知道我这样的心态算不算太老。我特别推荐Carpenters的几首歌:《thosegoodolddream》《asongforyou》《closetoyou》。当今世上流行音乐泛滥,那些所谓唱到人们心坎里去的好听的歌,早已从别人山寨手机发出的震天铃声中感到不可抗拒,比如《月亮之上》的《爱情买卖》,但听什么歌,放什么铃声,都是别人的自由,我们不能强迫他们在月亮之下做买卖。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取向。现在的人们或许是太懦弱和空虚,我想他们大都是需要这些“铿锵有力”“无所畏惧”的歌曲好让自己能坚强一点地做好人生这笔买卖吧。
我不晓得别人对音乐的选择是如何如何的,我只知道,我对歌曲的选择会随着自身的心态的改变而改变的。我觉得一个人在一段时期里喜欢听什么曲风的歌,跟他自身心态的转变是成正比的。有人说:看一个人字写的怎么样,就能看出这个人怎么样。我觉得这种说法是大不对的,我字写得不错啊,可我却是个坏蛋啦。而我现在听了Carpenters的一些歌,觉得不错,很合我胃口,而且喜欢上Carpenters的歌了,而且我还在这些歌里面听到与当今流行音乐的一些相似处。如果把Carpenters的歌说成是经典老歌的话,那就说明我现在的心态依然是念旧的,一点不假,我开始步入垮掉抑或罢垮的时期了。
我曾有段时间迷恋上摇滚,我觉得摇滚就是那些震耳欲聋的重金属和竭斯底里的呐喊组成的。听了这些歌似乎能振奋人心,让你一时摆脱现实束缚、一时感到彻底解脱、一时觉着无比震撼。远的就不说了,近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林肯公园。在你听这些摇滚歌曲的时候,脑海里不难想象出演唱者是如何在舞台上疯狂的演唱以及演奏的,随即你又会把自己想象成歌曲的演唱者,那样会更有效果。摇滚乐就像兴奋剂,让你沉浸在疯狂的呐喊声中无法自拔,没错,你解脱了。你感到自己像是在狂风暴雨中张开双臂奋力奔跑,又像在一叶冲浪板上肆无忌惮的滑翔在风口浪尖上。等到风没了,当雨停了,还有你母亲喊你回家吃饭了,你就瞬间载倒了。音乐如同小说一样,只是精神食粮,是假的,当不了饭吃。
而我发现大多摇滚歌曲都是有很多次高&潮的,它像个身段妖娆的女人一样勾引着你。你听到这段以为高&潮就要来了,马上出来了;等又听到后面的一段,奇怪怎么还没出来;等音乐缓下去的时候你才发觉它已经过了高&潮,泻了。而我觉得艾薇儿的有些歌都比较早&泄,就是音乐刚开始唱了没几句就直奔高&潮去了,我怕听多了对身体不好,于是就不听了,只是偶尔需要发泄的时候听听。而我觉得我已经过了发泄的那个时段了,我现在需要的是冷静,冷静,再冷静。
我有个朋友,每回去KTV总是先点几首五月天的歌润润嗓子。什么孙悟空、猪八戒,西天取经等等歌曲,我估计他都倒背如流了。不过五月天的歌应该还不太算摇滚乐,他们的歌往往只是节奏比较快而已。五月天的歌呢,总之我不是很喜欢,就像女孩子经常对我说的一样:没感觉。
再往前一段时间,到了我念高中的时候。那时候MP3还没盛行,而我的老式爱华(aiwa)牌Walkman已经年久失修,发动机转不动了,磁带放进里头会卡带,卷在里面就像吃意大利面一样。原本我以为爱华是国产的,因为根据字面意思就是“爱中华”的意思,这是国人亘古不变的套路。后来才有幸知道,原来他母亲的是日产的,这使得我在那个Walkman淘汰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觉得自己是个一直被蒙在鼓里无知的汉奸,为此对自己的沾沾自喜纠结过好一段时间。
在那个穷乡僻壤的学校,我们有些人上课无聊了就用手机听彩铃,往往一块电板听一节课的彩铃就基本要消耗掉一半的电量。学校手机查的严,充电更是艰难,但无聊蛋疼的同学们就是好这一口。那时候两只蝴蝶满天飞,老鼠爱上了大米也没见得人们不对老鼠深恶痛绝了。但这些歌就是热门,哪怕只有那一个时段。它们像大海上的小船随波逐流,流行了一段航程以后,就被大浪给拍死在了沙滩上,搁浅啦。大浪就是那些真刀实枪的明星,但并不全是实力派。记得光良的《童话》也是在那个时候很火。而喜欢这歌的人往往都是经历过恋爱的或者对恋爱渴望得要死的人们。这时我已经有个MP3了,而且还是全班第一个拥有MP3的。因为对“重低音”音效情有独钟,我还特地去买了副“爱华”的耳机,借此好鞍配好马,但我还没对音乐发烧。
在《童话》流行的日子里,或许整天满耳充盈着音乐会给人一种置身于童话世界里的错觉,但原本的我们童年的岁月与成年相比就是不成比例的,而且我们都时常怀有想回到过去的冲动,又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终究还是要迈着和谐的脚步,谈吐和谐的话语,活在和谐的社会中去。
初中的时候,给我印象比较深的而且至今仍很活跃的就只有2位大牌:周杰伦和林俊杰,哇哦,都带个杰。貌似他们都是在我初中的那段时间迅速红火起来的,不过周杰伦比林俊杰要早一点火。我是在周杰伦出了《叶惠美》才得知有这么个人的,实属惭愧。我的朋友和同学圈里对现在的周杰伦都有公认的一点看法就是:新专辑没老专辑好听了,普遍的人还是觉得那张《范特西》最好听。还有一些人认为:周杰伦的歌挺好听,但都被他自己的唱风糟蹋了。到后来周杰伦出了什么《牛仔很忙》等专辑,曲风变了,他尝试“乡村乐”去了。变故的原因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了。知道了周杰伦这么一个明星后,林俊杰带着他的那张《就是我》出来了,并迅速走红。给我印象最深的一首歌就是《会读书》,歌词很叛逆,反复听过之后我发现我自身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我不会读书了。但大多数人知道林俊杰是在他出了《江南》之后,于是又有流言说:《江南》这么好听的歌,被林俊杰给糟蹋了。对于这些流言蜚语我不置可否。
而给我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的歌有两首,一首是林俊杰的《美人鱼》,还有一首是陶喆的《沙滩》,两首歌的MV我都没看过。《美人鱼》的前奏听着仿佛是置身于海边,波涛汹涌,水流湍急,然后某个东西落水了,会让人浮想联翩。而陶喆的《沙滩》,听着歌仿佛有种让你跟着节奏以及歌词游走在沙滩与海边的感觉,空旷,无助,空虚,寂寞,不冷。
SHE貌似也是在我初中的时候迅速蹿红的,阿杜也是在那个时候蹿红的,还有些呢不记得了。提到SHE和阿杜是因为,每回睡前听他们的歌之后,总会失眠,原因至今不明。前者由3个小女生组合而成的团体,没啥可说的,唱功连一般也说不上。我有次看到电视里面正在播他们的歌友会,我一听就知道是真唱而不是对口型的,因为那个难听啊。她们只是华丽包装下的产物,但也没人怪他们,因为他们是偶像派啦。而阿杜呢,以其独特的沙哑嗓音成名,听他的歌有种随时要咳嗽的冲动,隐约还觉得自己是不是真哑了,那人人都是阿杜了。
那一段时间,听歌全都用的那只爱华Walkman,磁带堆积如山,平均每个礼拜要买一两盒,盗版为多,正版少数。听一个学姐说,磁带的版税不算在明星的账上的,我听了她的话后欣喜若狂,没了愧疚,至此我买盗版磁带更是猖獗,何况初中的时候零用钱实在有限。盗版磁带的好处就在于它会把一个时间段里歌手出的新专辑里最主打的歌收录在一张里面,而大多数歌手出的专辑普遍的都是10首歌曲,往往里头只有一两首较好听罢了。那时候的磁带你想看不到周杰伦都难,而现在出了MP3之后,磁带和CD店近乎倒闭。如今手机也几乎都带有MP3功能,于是MP3也将要面临倒闭。
小学的时候,只知道刘德华、张学友、谢霆锋等比较大牌的,那时候没有人不喜欢谢霆锋的,可惜他现在戴了绿帽子。刘德华和张学友都不多说了,套一句俗话,姜还是老的辣。我有个老师很喜欢黎明,以前没什么发觉,现在我觉得黎明有好多歌都很类似韩国劲歌,他还有首歌涉嫌抄袭国歌的。
总之,我听的歌不算多,但我发现我从很小的时候就有些挑剔了。那时候我很喜欢听那首校园歌曲《明天会更好》,于是我就反复听个几遍、几十遍,甚至几百遍,直到听厌了为止。这种状况到前段时间稍有好转。现在我也几乎不会对某首歌有这么强的耐性了,而大多听的也是英文歌和小部分其他国家的歌。听说韩国人很看不起国人之后,更是对韩国嗤之以鼻,可在这个听说之前,喜欢上一个叫Cherryfilter的乐队,曲风挺特别的,属重金属摇滚,让我纠结了一段时间。乐队的话还喜欢sweetbox(糖果盒子),曲风更是独特,属古典流行乐,可前任主唱Jade单飞之后,我也跟着她单飞了。其他的呢,想想也没了。
欢迎光临 新沂城市论坛 (http://bbs.0516k.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