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城市论坛

标题: 改一下千钧风的《山居笔记》 [打印本页]

作者: 黑色的眼睛    时间: 2008-10-11 09:14
标题: 改一下千钧风的《山居笔记》
不知道千钧风谁,鲁莽说几句不要怪罪。

原文:



山居笔记
        戊子秋,受友人邀,为齐长城旧址作旅游开发设计。客居淄地山中,所塌于家村。村有二百余户,在山之深远,谷坳上下,多为小院石屋。迭宕错落,明净凉爽。承主人安排,所得住处鸟幽树茂,虫吟蝉唱。吾临窗伏案,甚为惬意。

       黎明,乘雾踏露,攀岩翻坡。自村古涌泉底,向达摩堂,直至长城残垣采风。沿途,草木葱茏,梨黄柿红,山楂累累。在沟壑左右,唾手可得也。

       举目,四面环山,层岚交叠;次第浓淡,其千里之绵延,使人悲情兀起。

       既回,行山腰羊肠道。来往山民,挑篮荷担,逢于石巷之尾,草屋之前。又有老妪扶杖,孩童骑墙,怡然之间,恍然世外。

       是夜,灯下画图。煮山菊茶,清静如禅。及倦,推门吹风。梧桐月色,平桥支影。唯野蜂来嘤,水草送香。

       兹以多日,小住养神。或交些山夫野客,远城来宾。把石磨当桌,山果作菜,评说人生悲欢,家国兴亡,是可减尽前尘往事,烦恼俱忘也!

      此记,以志诸友。

                                                       千钧风 2008年10月4日淄博劈山脚下

评述

小小改一下~可见一斑

山居笔记
        戊子秋,受友人邀,为齐长城旧址作旅游开发设计。客居……

山居
        戊子之秋,余因公抵淄,宿于淄某山,其为古长城旧址。山……

    笔记的名号太大,用在这里也不合适,笔记一词古人的用法和余大师的用法不一样,余大师只是用笔去记录,古人却是统统用作书名,近乎沈括的《梦溪笔谈》的笔谈,顾炎武的《日知录》的录,抑或《搜神记》的记,反正是将零散的篇章集于一处记录的意思,这个连余大师也是,余大师《山居笔记》只是个书名,其实没有这篇文章。
    原句所述散漫,过于啰嗦,开发设计新词有害句味,通篇看去此句无关主题,所以宜删削,简笔带过。
    齐长城不必明说,谁不该知道临淄属古代的齐地,就是不知道也不要说的这么明白,文言翻译过来和普通的现代白话文不一样,同样将现代白话文返译回文言文,也和古代文言文的味道不一样,根本原因至于详略韵味一些内在的不同。
    原句行文无力,助词没有利用,看去和现代白话文几乎没多大区别,助词可以使文章读上去顿挫起伏,调节行文缓急,之字的使用,李白《蜀道难》诗多有这样的句子。“宿于淄某山”,加个助词,句势走缓,所以文言助词一定得充分利用一下~
        原文作者不善于断句,不知逗号宜放在什么地方。时间地点人物,想强调的东西都可以断开,像戊子之秋。但是像“受友人邀,”,这个句子就不可以,明明就没有表达出一个完整的意思,“余因公抵淄,”、余“宿于淄某山,”、某山“其为古长城旧址。”,总应该有一个完整的意思,“受友人邀”,纯粹是上气不接下气,文无定法,也不能一概而论,这个得根据具体语境来。
作者: saloga    时间: 2008-10-11 19: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青鸟的天空.    时间: 2008-10-11 19:41
0516K308 0516K308
作者: 黑色的眼睛    时间: 2008-10-12 09:12
汗~
好像都是在顶千钧风的0516K282 0516K282
作者: 无语    时间: 2008-10-12 12:14
看的出来是行家里手啊,但不知大作在哪,能否让我等也开开眼界?
作者: 黑色的眼睛    时间: 2008-10-12 12:44
呵呵 不怕你等笑话,笔墨尘封很多年都没有激情了,有心情再杜撰几篇,让你等指点批评。0516K281 0516K281
作者: 无语    时间: 2008-10-12 14:04
作为一个高手,即便旧作也定是非同一般,千钧风的文章已经看过了,只等你的作品横空出世,我等早就急不可耐,只求一观。这位文友何必光打雷不下雨呢,事实胜于雄辩嘛!
作者: 醉言    时间: 2009-5-22 16:11
能改千钧风文章的人不简单。想必是个高手。




欢迎光临 新沂城市论坛 (http://bbs.0516k.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