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城市论坛

标题: 黄 老 师 (原创散文)——请版主作关闭处理 [打印本页]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1-3 09:06
标题: 黄 老 师 (原创散文)——请版主作关闭处理
本帖最后由 枫叶流丹 于 2009-12-11 21:42 编辑

          黄老师                                                                                                   
                                                             (一)

      黄老师,我初中二年级的语文老师,邳州人。不过黄老师的家离我在邳州老家所就读的那所学校,很有一些距离,一个在东南,一个在西北,大概五六十里地的样子,中间还隔着一条横亘东西的陇海铁路。
      那时,黄老师年近花甲,魁伟身材,白里透红的长方脸庞,微胖。大耳、宽额、齐下颌……很典型的天庭饱满、地阁方圆,而且声音洪亮,底气十足。难怪有人说,黄老师一脸福相;也有人说,黄老师生就的一副官相。
      但是在我的记忆里,黄老师既不大会享福,也没有做过什么官。
      说黄老师不会享福,是因为黄老师从刚一开始参加工作,就一直单身一人在远离家乡几十里、上百里地的乡村学校教书;接近退休年龄了,完全有条件就近执教,更多地享受老伴的贤达温厚与关爱体贴,更多地享受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但是他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我们那所学校。
      说黄老师没做过什么官,是因为除了作为一名正式人民教师,在行政上列编、属于国家干部身份以外,黄老师好像从没有担任过任何行政职务。即便是在我们那所农村生产大队的“戴帽”中学里,黄老师连教导主任也不是,仅仅不过一名普通教师而已。——或许,在教师的前面,可以加上一个“老”字。
     所谓“戴帽”中学,不过是在一共五个班的“完小”之外,加上了初一、初二两个班罢了。这样的小学、初中“一勺烩”,自然算不上真正意义的中学。但在当时情况下,一个农村生产大队(相当于现在的行政村)能够拥有这样一所七个班的学校,已经相当不错了。因为在此之前,我所就读的我们大队的那所学校,只有五个小学班外加一个初中一年级班。——就是这样一个初中班,也仅仅勉强维持了一年就被强令撤销了。
      一共五个班的小学校之所以被称“完小”,是因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及七十年代初的那几年,我们那里实行的是小学五年、中学四年的“九年”教育体制。中学四年制,即初中、高中各两年。
      ——正是由于我原先就读的那样一个初中班被强令撤销,我与我们村的其他七名同学,才得以转到邻边大队的这所“戴帽”中学就读;我这一生中,也才有了被黄老师耳提面命、赏罚并重的整整一年。

作者: 雨巷寻香    时间: 2009-11-3 09:10
直播中 抢个沙发躺着看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1-3 09:13
谢谢雨巷如此热情!
作者: 极度深寒    时间: 2009-11-3 10:16
回忆老师~~
作者: 云在远山    时间: 2009-11-3 10: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悟天克斯    时间: 2009-11-3 10:48
好老师~
不过象枫兄这样的应该再严厉点整~,嘿嘿!
作者: 心置于岸    时间: 2009-11-3 11:02
情系师恩。难忘师恩。
作者: chinaslh    时间: 2009-11-3 11:36
枫叶大师,您把我拉回了30多年前的孩提时代
作者: 恋上寂寞    时间: 2009-11-3 13:26
好的老师 总是让学生记挂。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1-3 18:40
回复 4# zxl418151426
感谢如此令人回味的配曲!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1-3 18:41
忆往昔~
枫叶我和你是老乡啊
云在远山 发表于 2009-11-3 10:39


呵呵,很荣幸又结识了一位邳州老乡!
欢迎多批评、多交流!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1-3 18:45
本帖最后由 枫叶流丹 于 2009-11-3 20:53 编辑
好老师~
不过象枫兄这样的应该再严厉点整~,嘿嘿!
悟天克斯 发表于 2009-11-3 10:48



呵呵……欢迎才女光临!
——可要当心苕帚疙瘩哦!
作者: 星河    时间: 2009-11-3 18:45
尊师重道是美德,感谢枫叶。
作者: zxl418151426    时间: 2009-11-3 20:1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秋野雪原    时间: 2009-11-3 20:49
在此我轻声地说一句:我的老师啊!你好!!!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1-3 20:52
情系师恩。难忘师恩。
心置于岸 发表于 2009-11-3 11:02

无论置身于怎样的一个时代,真正的好老师永远不会被人忘记!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1-4 10:31
枫叶大师,您把我拉回了30多年前的孩提时代
chinaslh 发表于 2009-11-3 11:36

每一个人的孩提时代,都会留有一些值得回味的东东。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1-4 10:33
本帖最后由 枫叶流丹 于 2009-11-4 13:44 编辑
好的老师 总是让学生记挂。
恋上寂寞 发表于 2009-11-3 13:26

是的,无论什么时候,好的老师总是让人难以忘怀。
——感谢版主高亮鼓励!
作者: 放飞    时间: 2009-11-4 20:06
师恩难忘,枫叶大师重情重义。 0516kbbs42com
作者: 花落无痕    时间: 2009-11-4 20:10
我知下文定会更加淡然而温馨,生活在大师的文字中流淌!
作者: 火热的冰    时间: 2009-11-4 20:34
难忘恩师,难忘那段岁月!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1-6 15:41
尊师重道是美德,感谢枫叶。
星河 发表于 2009-11-3 18:45


其实,无论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尊师重教都应当成为一种社会公德。
——感谢版主关注与鼓励!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1-6 15:43
本帖最后由 枫叶流丹 于 2009-11-6 15:47 编辑

感谢楼上各位关注、鼓励,感谢青鸟重金支持!
作者: 青鸟的天空.    时间: 2009-11-6 19:01
从大师的笔下对黄老师有了进一步了解!可尊可敬!!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1-8 18:35
感谢青鸟再度鼓励!
作者: 青鸟的天空.    时间: 2009-11-8 18:57
本帖最后由 青鸟的天空. 于 2009-11-8 18:59 编辑

大师您别只顾着感谢这个感谢那个啦!继续写啊,俺们还等着欣赏呢!【!F6E】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1-9 11:46
本帖最后由 枫叶流丹 于 2009-11-9 11:48 编辑

【!671】 呵呵,实在不好意思!
或许因周六骑自行车去了踢球山一带进行了一次市内旅游,回来后竟屡屡下笔、屡屡找不着北!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1-10 18:02
本帖最后由 枫叶流丹 于 2009-11-14 16:19 编辑

   黄 老 师        

                                                                                                  (四)

       据说,那一次难度不大的摸底考试,满分一百分的卷子,近半数同学没达到六十分,有的只考了二三十分乃至一二十分。当然,也有几位同学考了九十多分,还有一位同学差点考了满分。黄老师只所以声称“没改”而不公布成绩的用意,不用说,大家心知肚明。
      这也难怪。那几年的中小学教育,一会儿风、一会儿雨,花样翻新既多又快。一会儿把小学六年制改成五年制、把中学六年制改成四年制,一会儿把新生入学及在校学生的阶段升级由秋季改为春季,一九七零年又搞了个初中、高中升学推荐制,再到后来则是只要家庭成份为“贫下中农”的,小学升初中以及初中升高中一律“连锅端”……而我们那一届“戴帽”初中,似乎有点非驴非马、不伦不类:招生对象既有应届五年级毕业生,又有往届的五年级毕业生和六年级毕业生,还有辍学多年的社会青年;招生方式上,既有推荐又有化考查,即由学校负责文化考查、所在大队负责包括年龄因素在内的政治审查。由于那年头上学读书的事儿早已没有多少人看重,因此普遍生源不足,为了凑数,文化考查及政治审查又不得不更多地流于形式……仅就我们班而言,有的反反复复地读了好几个六年级,有的小学五年未上满,还有好几个家庭成份很高,属于“可以教育好的子女”……面对突然的正规,我们这些学生的思想感情,不能不因此变得颇为复杂微妙:有的担心年龄问题,有的担心家庭出身问题,有的担心文化基础问题,还有同学试图稀里糊涂地一直“混”下去……
      对此,黄老师作为我们这个毕业班的主要任课老师和班主任,不能不了然在胸,不能不小心翼翼地把握分寸。他要在这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抓基础、抓整体、抓后进、抓尖子、抓升学成绩,他要用他的实际行动不负众望、对得起“教书匠”的良心,他要一个不掉队地领着走、哄着走、推着走、拖着走……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黄老师都曾不只一次地说过:家长、学校、社会把这几十个孩子交来了,任何一个孩子落下,都是我这个做班主任老师的失职!
      那些日子,接近退休年龄的黄老师似乎精力特别地充沛、劲头特别地足。当时,除了每天两节的语文、每天一节的数学外,还有政治、地理、化学、体育以及唱歌等等好几门课程,黄老师除了一节不落地准时上好每天两节的份内语文课之外,其他几门课,无论哪位老师临时有事了,他都从无二话地用他的语文课及时补上。因此那些天,不管我们情愿不情愿、乐意不乐意,总能见到黄老师那高高大大的身影在教室里头晃悠。
      黄老师上课的突出特点,一是不完全站着,讲台(—张普通办公桌)前面一直放了一把半新不旧的木椅子,除非必不可少的板书,黄老师的大部分时间是坐在那把椅子上讲;二是海阔天空、谈笑风生,尽管我们的语文教科书中多为《毛选》或者报纸、杂志上的忆苦思甜及大批判等等官样文章,而非传统教材,但是黄老师总能见缝插针地引经据典,时不时地再来上一点插科打诨,弄得同学们听大鼓书似地轻松愉悦、津津有味;三是下午的第二节语文课总爱拖堂,因为在这之后,一般是课外活动时间,黄老师总是很少例外地把它作为八小时以外的“自留地”搞上一点“副业”,而同学们呢,似乎也都早早地做好了精神准备,心甘情愿地任凭黄老师随心所欲地“拖”下去,甚至连一些低年级特别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也都“花椒团子”似的纷纷围到了窗户边上……
      ——既要充分保证新课程的教学进度,又要争分夺秒、不失时机地补充初一乃至小学阶段的基础知识,或许,这就是黄老师所说的“领着走”和“哄着走”。

作者: 秋野雪原    时间: 2009-11-10 21:49
那时的老师金贵呀!
作者: 听说    时间: 2009-11-10 22:04
来学习,受益匪浅!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1-11 21:57
那时的老师金贵呀!
秋野雪原 发表于 2009-11-10 21:49


说得是。尤其“金贵”二字,不单单是一个数量概念。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1-11 21:58
来学习,受益匪浅!
听说 发表于 2009-11-10 22:04


感谢光顾!
作者: 星河    时间: 2009-11-11 22:29
本帖最后由 星河 于 2009-11-11 22:31 编辑

形神俱备,写出了老师的风貌,也写出了那个时代的历史。
作者: 秋野雪原    时间: 2009-11-12 00:17
回复 34# 枫叶流丹

哥哥还没休息呀!?保重身体啊!
作者: 青鸟的天空.    时间: 2009-11-12 08:35
回复 37# 秋野雪原


    师傅大人,您老也要早点休息,注意身体啊!0516kbbs20com
作者: 青鸟的天空.    时间: 2009-11-12 08:47
呵呵,实在不好意思!
或许因周六骑自行车去了踢球山一带进行了一次市内旅游,回来后竟屡屡下笔、 ...
枫叶流丹 发表于 2009-11-9 11:46



  大师去踢球山了呀?!没见PP滴?0516kbbs0com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1-12 20:04
本帖最后由 枫叶流丹 于 2009-12-8 12:27 编辑

             黄 老 师        
                                                                                                   (五)

      哪里都有贪玩和调皮的学生,我们那个班自然也不例外。对此,黄老师的办法是:“拖”着走。
      我们那所学校所在的生产大队,虽然拥有十多个生产小队,其实只能算就一个比较大的自然村庄。村庄东西走向,带状分布,总长度大概两公里、四华里的样子。一条也呈东西走向的自然河流,从村子偏北部纵向穿过,由此将这个村庄一分为二:河之北五个小队,河之南七个小队。因此,人们很自然地把这个村子里傍河散落的八百多户人家总体上称为河南、河北两大部分。那条河的河床不是很宽,大约五六十米的样子,但是河岸颇为陡峭,河水很深,据说多少年来很少有过河底裸露的时候,春末秋初水深常达五六米;倘遇大雨连日,则浊浪拍岸,水深可达八九米之多。在这条穿村而过的境内河面的较窄处,一共建有两座砖石结构的多孔桥,一个在东头、一个在西头。也就是说,由河南而河北或者由河北而河南,只有这样两座桥可供通行。我们那所学校,则大体位于村东往西一华里、村西往东三华里处,紧挨着那条河的南岸。天气炎热的时候,班上总有几位男同学爱在午休的时候,偷偷地、脱得光溜溜地跳到那条河里打扑腾。
      那一年的上半学期开学不久,黄老师发现班上有三位男同学因爱睡懒觉而致早自习常常迟到,有时竟会迟到半小时之多。那三位同学很要好,一个住在河的南岸西头,两个住在河的北岸东头。三位同学中,两位读过六年级(其中之一是大队书记的亲侄儿),且说话做事反应极快,但是一拿起书本来总也找不着北;另外一位虽然没读过六年级,但年龄偏大、个头也大,家庭出身似乎也有点高,因此一天到晚总是一副心事重重、忧心忡忡的样子。
      因为迟到问题,黄老师不只一次找他们谈过话,但是每次谈话之后,只能好那么一两天或者三四天。之后,商量好了似的故态复萌、依然故我。反复几个轮回之后,黄老师当着许多班上同学的面,半真半假地宣布,从第二天起,他要每天都去他们家叫门,直到问题从根儿上解决……一阵热闹之后,似乎大家谁也没有在意。那三位同学甚至私下说,我们家的大门儿朝哪,兴许还不知道呢!哪知第二天一大早,三个人无一例外地被黄老师笑嘻嘻地掀了热被窝!——其实,黄老师早已通过暗暗的家访打听好了他们的家庭住址以及各自的“小窝窝”。再则,那时候我们那一片的农家大门,夜晚大多虚掩着,不少农家根本就没有墙院或者虽有墙院而未安装大门……为了从“根儿”上解决问题,自此之后的五六天里,黄老师早起的第一件事儿,或骑车、或步行,总是先由村东头的那座桥而至河北,再由村西头的那座桥而至河南……对此,黄老师说,无论什么情况,升学只是一个方面,而抓住时机尽可能多地学一点儿文化知识,却是花钱也未必能够办得到的事。
      至于“推”着走,黄老师的具体办法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做家访——重点对象挨家走访,一般对象连片走访、分组走访;二是由他而至校领导,再由校领导而至大队书记、生产队长……逐一打招呼、施加影响。其目的,是通过家庭的、社会的不同层面,尽其可能地减少同学们的家务劳动和生产队劳动,为集中精力搞好文化学习创造最好条件。
     其实,在黄老师一套又一套的具体办法里,无论哄、领还是推、拖,都是很难截然分得清的。譬如,时间那么紧,黄老师却坚持不懈地指导大家定期不定期办好班级墙报,墙报办在教室朝着大通道的那一面山墙上,同学们自己创作、自己插图、自己用毛笔誊写,大批判、小评论、散文、诗歌、杂文乃至小说,总是很生动、很活泼、文采斐然;譬如,国庆节前夕,黄老师结合毕业之前的“最后冲刺”,郑重其事地组织全班同学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台专题文艺节目,并且拉来好几位老师为节目演奏器乐,正式演出那天,全校师生乃至校外的社员群众都来观看;譬如,黄老师家在东南,我们学校在西北,两地相距五六十里地,黄老师每星期回家一趟带些煎饼咸菜之类(学校为五位公办老师所办的食堂,只能是烧点稀饭、炒点辣椒或者弄点咸汤什么的),总是在星期六下午回去、第二天下午晚饭前后赶来,刮风也罢,下雨、下雪也罢,从不因此延误他周一早上的语文课;再譬如,为了更好地集中精力备战年升学考试,由黄老师提议、校领导批准,下半年开始不久,即行全班同学集体住校制,吃饭的时候,黄老师常常端着他的饭碗菜碟坐到我们的稻草铺上,与同学们一起边谈边吃、边吃边谈,甚至拿了他的小麦煎饼换同学们的山芋干煎饼……是哄、是领、是推,还是拖?!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1-13 06:22
形神俱备,写出了老师的风貌,也写出了那个时代的历史。
星河 发表于 2009-11-11 22:29



谢版主鼓励!
——不过若干断面罢了。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1-13 06:25
回复  枫叶流丹

哥哥还没休息呀!?保重身体啊!
秋野雪原 发表于 2009-11-12 00:17


感谢弟弟关心!
——夜游神的情况是有的,不过那天在线的不是我。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1-13 06:28
大师去踢球山了呀?!没见PP滴?
青鸟的天空. 发表于 2009-11-12 08:47


呵呵……偶然为之,没带相机。
谢谢记挂我的片片!
作者: 花落无痕    时间: 2009-11-14 16:24
先抢一个沙发!
作者: 花落无痕    时间: 2009-11-14 16:27
呵呵,黄老师偏心于你,怎么说人家唱了也比你不唱要强吧?!
哈哈,读到了一份属于年少时的快乐!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1-14 16:58
谢谢无痕抢沙发!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1-14 17:06
本帖最后由 枫叶流丹 于 2009-11-14 17:11 编辑
呵呵,黄老师偏心于你,怎么说人家唱了也比你不唱要强吧?!
哈哈,读到了一份属于年少时的快乐!
花落无痕 发表于 2009-11-14 16:27


……或许,也是一种爱屋及乌吧!
——要不,就是伯乐发现了千里马?!
——要不,偶怎么凭着一枝秃了顶的笔在机关里头混了那么多年哪!
作者: 秋野雪原    时间: 2009-11-14 20:11
枫叶大师的写作天赋看来从小就凸显了!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1-15 21:17
枫叶大师的写作天赋看来从小就凸显了!
秋野雪原 发表于 2009-11-14 20:11


哈哈哈……
看出来啦?
——了不得!
作者: 星河    时间: 2009-11-18 19:28
回复 51# 枫叶流丹

黄老师真是诲人不倦的好老师。
作者: 白银时代    时间: 2009-11-19 08:49
这样的老师太好了,跟眼下的一比。
作者: 青鸟的天空.    时间: 2009-11-19 21:40
楼上的,其实现在这样的老师也很多啊!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1-20 22:24
感谢楼上三位顶帖!
作者: 风中故事    时间: 2009-11-20 22: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1-21 21:48
本帖最后由 枫叶流丹 于 2009-12-8 12:41 编辑

            黄 老 师       
                                                                                             
                                                 (八)

      如果说那一次写大字挨剋多少有一些无辜的话,那么后来在写作文问题上挨剋,则完全属于咎由自取。
      那年十月里,班里搞了一个很正规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内容是,为生产队写一篇年度生产总结。
      那一次,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小组,学校校长及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各带一个组,我所在的那个小组由数学老师带队。那天晚上,我们那一组深入到这个大队中声誉最好的第一小队,挤挤擦擦地围坐在队长家的堂屋里,队长、保管员及两名社员代表分别作情况介绍。大家一边听、一边记,从晚饭后一直持续到夜里十一点多。第二天整整一个上午,全班同学埋头写总结。
      生产总结这种题材,以前虽然未曾正规写过,但是前一天上午,黄老师用了两节课的时间,作了专题讲解。当时,我似乎是一种有恃无恐地感觉,——无非夹叙夹议的记叙文吧。执笔时,我按照惯常套路,首先来了一个尽可能生动形象的描写性开头:十月秋风,遍地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微笑着向勤劳的社员干群们频频点头致意……
      接下来,当然是自鸣得意地描写加抒情,充分调动肚子里那点可怜的修辞手法以及大胆想象,尽其可能地生动形象,尽其可能地妙笔生花,尽其可能绚烂多姿……以至我的那位同桌仅仅看了一个开头,便赞声不绝、连连称妙。
      那天作文评讲之前,作文本下发得特别早。我赶到教室时,我的同桌正在很开心地翻看我的作文本。这位同桌的身材虽然比我还要单薄,但却聪明伶俐、很讨人喜欢,只是嘴巴儿稍稍有点儿歪(不很明显,粗心一点绝对看不出来),因此笑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用一只手把嘴巴儿捂起来……于此,便多少有一点儿滑稽甚至鬼魅的感觉。
      坐下之后,我从同桌那张略带鬼魅的笑脸上,感觉到了某种问题存在。
      尽管有了一些思想准备,但是当我急急忙忙地抓过作文本,再急急忙忙地打开时,还是禁不住地楞在了那里——那篇作文标题旁边打分位置上,明晃晃地红字写着:重写!
      ……问题的严重性还不止于此。我在那里红着脸儿发楞,而我的这位同桌,却还在那里一只手捂着嘴巴连连嘲讽:“吼吼、吼吼、吼吼……沉甸甸的稻穗点头致意……吼吼吼……”
      我禁不住恼羞成怒,用握在手里的作文本“啪”地一下给了他一个大嘴巴!
      大概打得不痛吧,我的那位同桌既未恼怒,也未稍稍收敛,而是一边继续捂着嘴巴,一边极其夸张地大叫:“稻穗打人啦!稻穗打人啦!吼吼吼……!”
     “呵呵……疼吗?——要不要再来一下?!”
      或许将这样一幕颇富戏剧色彩的前前后后看了个正着,随声走进教室的黄老师竟然哈哈大笑着来了个戏谑调侃。随即,黄老师和颜悦色地补充说:“谁都会有败走麦城的时候,大家千万不要耻笑……”
      接下来的评讲中,黄老师虽然没有直接点出我的姓名,但是我那个自鸣得意的描写性开头,很自然地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反面教材:“什么十月秋风,什么遍地金黄,什么沉甸甸的稻穗……一概蛇足,统统多余!”
     “记住:学习总结也好,生产总结也好,工作总结也好,一定不要描写连篇、抒情连篇、套话连篇、八股连篇……要老老实实、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或许正是因为黄老师的那样一句话,参加工作以后,我在**机关持续了整整二十个年头的公文写作……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1-23 17:58
本帖最后由 枫叶流丹 于 2009-12-8 12:43 编辑

——发不上去了?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1-23 17:59
本帖最后由 枫叶流丹 于 2009-12-8 12:44 编辑

——再发一遍!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1-23 18:07
本帖最后由 枫叶流丹 于 2009-11-23 20:33 编辑

          黄 老 师   

                                                                                                   (九)   


第二学期开始不久,学校接到上级通知:鉴于各个“戴帽班”的实际情况,年底前的中考只考时政、语文、数学三个科目,其中政治与语文合二而一简称“政文”。于是,学校立即停掉了其他各门课程。

物理、化学及地理等科目不考,这是一种充分考虑“戴帽班”教学实际的做法,也是一种尽可能体现公平的做法。以我们那个班为例,地理课快要学完了,而我们连地球仪的样子也没见过;整整一个学期的化学课,化学老师仅仅勉为其难给我们做了一个镁条燃烧的实验……

一天早饭后,黄老师颇有几分神秘地把我和一位刘姓同学叫到一边。黄老师先是对着刘姓同学说:你是一个“半吊子”——使使劲就可能上去;松一松,就一定会掉下来;而后对着我说:你是一个瘸腿……

的确,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瘸腿”生。而瘸,就瘸在数学上。

还是小学三年级时,我曾跟随母亲在山东老家那边的亲戚家生活了将近两个月。那两个月里,我虽然也在一所大队办的学校里插班上了一段时间,但是那个所谓学校,充其量不过是两个年级的拼合班而已。——十多名小学二年级学生与十多名小学四年级学生合为一个班级,没有三年级,我只能插班二年级;另一个方面,一共两名老师,一个教语文、一个教数学,通常是语文、数学两个年级同时上,老师为这一个年级讲课时,另一个年级的学生只能上自习。加之,我因被大石碾子碰伤了一个小手指头,不得不中断了好几天……将近两个月时间的学习中断,语文还好说,可数学进度正处于一个比较关键阶段,回来以后几乎就再也没有跟上过。初中一年级时,虽然也曾奋力往前撵了一段,但因差距太大,直到初中二年级第一学期结束,我的数学成绩依然平平,甚至连通分运算也常常是模模糊糊……因此数学成绩能否在今后的几个月里实现根本改观,对于我能否在中考中取胜,实在是意义重大。于是黄老师非常严肃地下了死命令:“数学,必须以尽快的速度赶上去!”

不知是因黄老师影响,还是我的数学成绩实在太一般了,数学老师也对我盯得特别紧。譬如说,有些作为课外作业的数学练习题,其他同学可以做也可以不做,但是我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做完而且必须亲自交给老师当面批改;譬如举行数学小测验,一样的题目、一样的差错,老师判卷时可能对其他同学“手下留情”,而扣我的分却是毫不犹豫、特别凶狠……

与此同时,时政方面增加了大量“必背”的条条杠杠,教材以外的语文、数学内容更是成倍增加。譬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譬如杜甫的《石壕吏》,譬如白居易的《卖炭翁》,譬如一个水池里两个水管一个往外排水、一个往里放水……弄得我一天到晚紧张兮兮,总也没有随心所欲的时候。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1-23 18:20
本帖最后由 枫叶流丹 于 2009-11-23 19:00 编辑

——晕!
第九部分没发完,楞是上不去了!
作者: 星河    时间: 2009-11-23 18:24
记录的很细致,枫叶好记性。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1-23 18:40
标题: 隔膜阀
本帖最后由 枫叶流丹 于 2009-11-24 09:42 编辑

再发一遍!【!70D】
作者: 青鸟的天空.    时间: 2009-11-23 19:17
回复 57# 枫叶流丹


    足以证明大师感情色彩丰富啊!0516kbbs42com
作者: 青鸟的天空.    时间: 2009-11-23 19:18
回复 60# 枫叶流丹


    那老师是给你“开小灶”的,别人还没有这待遇呢!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1-23 20:35
冲刺中考的最后一个月的那天夜里,我在睡梦中醒来,突然感到对那道一直没有破解的数学题有了办法。于是,我摄手摄脚地从稻草铺上爬起来,匆匆忙忙跑进教室……尝到甜头之后,一连好几天,我都差不多在那个时候偷偷起床,天亮之前,再从教室里晕晕乎乎地回到稻草铺里睡上一个“回笼觉”。而且,还带动了抵足而眠以及左邻右舍的几位同学……
    不知道是在这样的第几天,就在我趴在课桌上睡着了的时候,黄老师发现了。不过,黄老师当时好像并没说什么,只是严肃得有些吓人。但是早饭后的第一节语文课上,黄老师不仅毫不留情地点了“以我为首”的几个同学的名,而且差一点拍了桌子:“一天一夜就是二十四小时,阴天不缩、晴天不长,就那点骨头、那点肉,够得上拼几回?!——拼了那点儿本钱,不要说考高中、上大学,种地也不会长庄稼!”
    ——那惊天动地般的阵势,直到现在还是那样令人战栗!

作者: 大眼瞪小眼    时间: 2009-11-23 21:53
拜读
作者: 星河    时间: 2009-11-23 22:10
回复  枫叶流丹


    那老师是给你“开小灶”的,别人还没有这待遇呢!
青鸟的天空. 发表于 23/11/2009 19:18



    待遇丰厚呢,呵呵。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1-25 11:06
——66楼文字,系《黄老师》第九部分的最后三个自然段。
作者: 星河    时间: 2009-11-25 11:14
“一天一夜就是二十四小时,阴天不缩、晴天不长,就那点骨头、那点肉,够得上拼几回?!——拼了那点儿本钱,不要说考高中、上大学,种地也不会长庄稼!”
    ——那惊天动地般的------

呵呵,够响亮。
作者: 我心要飞翔    时间: 2009-11-25 18:46
看完了,枫叶好文笔。
里面好像包含了我们每个人的身影。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1-26 16:48
本帖最后由 枫叶流丹 于 2009-11-27 04:16 编辑

——感谢大眼版主远道而来!
作者: 白银时代    时间: 2009-11-26 16:49
【308】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1-27 04:20
本帖最后由 枫叶流丹 于 2009-11-27 04:32 编辑

回复 65# 青鸟的天空. 68楼星河

但是当时的感觉,更多的却是无辜……不过,如此吃小灶的,可不仅仅我一个人哦!
——谢谢关注!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1-27 04:23
看完了,枫叶好文笔。
里面好像包含了我们每个人的身影。
我心要飞翔 发表于 2009-11-25 18:46


谢谢!
好长时间没来了,很想念你的小说!
作者: 秋野雪原    时间: 2009-11-28 13:46
用功的枫叶大师,得益于敬爱的黄老师!!【!A61】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1-29 10:23
本帖最后由 枫叶流丹 于 2009-11-29 10:25 编辑

回楼上老弟:
——现在回忆起来,更多的是惭愧!
作者: 云在青山    时间: 2009-11-29 23:10
终身都难忘的事呢~~好文章
作者: 云在青山    时间: 2009-11-29 23:10
终身都难忘的事呢~~好文章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1-29 23:29
本帖最后由 枫叶流丹 于 2009-12-1 16:42 编辑

            黄 老 师        

                                                                                                  (十)

那年深秋的一天,黄老师的老伴绕道县城坐上公共汽车,在我们公社所在地附近下了汽车后,再步行五六里地,赶到学校来照顾黄老师。原因是,距离中考只有两个月了,为了让我们学校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初中毕业班能够确确实实地考出个样子来,大队里给了我们班几位任课老师几十斤粮食补助,黄老师因此将近一个月没回家。

那天下午的自由活动时间,我和我们村的几位大龄同学到黄老师的宿舍看他的老伴。

黄老师的单间宿舍在我们学生宿舍西边,一墙之隔。宿舍里,陈设非常简单:靠东墙铺一张单人床,靠北墙的两只方凳子上,放一只盛放衣物的旧木板箱;南墙上,挂了一面并非很大的“穿衣镜”;门西侧朝阳的窗台下,有一张半新不旧的三抽屉办公桌。除此之外,好像并无长物。

黄老师的老伴慈眉善目,是一位极普通、极可亲敬的农村母亲:五六十岁年纪,中等身材,不胖,也不很瘦;一身常见的农村老年妇女装束——月白色偏襟上衣,黑色支贡呢裤子,一双尖尖的小脚,裤管与脚面相连处,扎了带穗儿的黑色扎腿带子……很整洁,也很利落。据说,黄老师的老伴较黄老师小两三岁,或许由于长期操劳,看上去的年纪反而要比黄老师大些。我们进去时,黄老师的老伴正坐在床沿上,非常仔细地朝手里的那件白衬衣领口上打量,面前的白色搪瓷盆里,有几件待洗衣物……黄老师老伴手里的那件白衬衣虽然很旧了,但依然整洁,黄老师经常穿它,只是领子折迭处,上面的一层隐隐地绽开了一道细缝。黄老师的老伴那样认真地端详它,大概是在琢磨着怎样缝补才可能美观一些吧!

“孩儿啊,快进来!”见我们几个在门口有些犹豫,老人既热情、又和善地朝屋里招呼。

于是我们几个一窝蜂地跑进去,我靠桌边儿站着,他们几个则挨着老人并排坐在了床沿上。看到盆里有待洗的衣物,那位年龄较大的女同学端起盆来说:“我去洗衣服!”

“——闺女,那可不行!”老人一伸手,把那位同学重又拉回床沿。

“都是黄老师的学生吗?”

我们几个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是。

“……黄老师厉害吗?”大概看我们有些拘谨,老人非常和蔼地问。

他们几个互相看了看,笑了笑,没好意思出声。

我想了想,说:“也厉害,也不厉害……”

老人慈爱地朝我笑笑:“孩儿啊,多大啦?”

“虚岁十五,周岁十四……”我有点不好意思。

“十五啊……快朝这边来来,让我看看……”

我很顺从地站过去,老人差不多是把我揽在了怀里上下打量一番:“孩儿啊……真是,比俺家小四子还小一岁呢!——他再厉害,造他反!”

“呵呵……造谁反哪!”话未落地,黄老师乐呵呵地走了进来。

我们几个赶紧笑着给黄老师打招呼。
    “造你反哪,看你还厉害!——这孩儿,比咱家小四儿还小呢……” 黄老师的老伴贤惠地看着黄老师,暖暖的话语里充满慈爱。

    “这孩儿……”黄老师以其平日里少有的口吻说:“不调皮,学习肯用功,就是有点好翘尾巴——你们这几个数你考高中希望最大,不敲敲,能行?!”

“——孩儿啊,那可不能骄傲!……俺家小四儿——你叫哥吧,你黄老师对他可严哩!……家在本大队吗?”

“不,在东边那个大队,离这儿五六里路。”黄老师很认真地接下来说。

“——也家访了?”

“那还能不去?——上个学期……”

上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那天下午放学后,不知什么原因,我跟几个同学路上贪玩了一会,到家时,黄老师正在院子里与我母亲说话。我心里咯噔一下,但看到黄老师那么高大的个头吃力蜷地坐在小凳子上,便不顾一切地搬过一条高凳子要黄老师坐,而母亲却说:你老师说他喜坐小板凳……后来,黄老师在班上谈起礼貌问题时说,讲礼貌一定要注意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譬如到别人家里做客,主人坐矮板凳,我们就不要坐高板凳……

我于是恍然大悟:那天,母亲一边做针线一边同黄老师说话时,的确坐的是小板凳!
    “——我这老嬷嬷,很能吃苦,也很会疼人……全家老小都是山芋干煎饼、山芋稀饭,唯独我这不干活的小老头儿,一年到头纯小麦煎饼……”

黄老师半是调侃、半是认真的话语,打断了我的回忆。

“你是咱家吃国库粮的功臣啊……除了星期天急急火火地回家一趟,谁能见你几回影儿?就差你孙子、孙女儿不认你这老爷啦!——家里怎么都行,你都转眼六十岁的人啦,路又远,还跟年轻时一样在外头疯……”。

老伴的话,有埋怨,有关爱,显然也有点儿挖苦,但是应当不假。因为黄老师曾经不只一次地跟我们说过,他家也在农村,三个儿子一个闺女,上边还有老人。因为黄老师常年在外,孩子小的时候,他那一大家子的里里外外,全靠着老伴儿掂着一双小脚操持。

“老嬷嬷啊,再坚持一下吧!你看这些孩子多可爱——等我把这个班送走了,一准儿调回去!”

“——你啊,到哪儿哪儿可爱,就家里不可爱!”

“哈哈哈……”黄老师开怀大笑:

“老太婆不给面子,——尽揭短处!”



作者: chinaslh    时间: 2009-11-30 08:37
用功的枫叶大师,得益于敬爱的黄老师!!
秋野雪原 发表于 2009-11-28 13:46


同意青青的说法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2-1 16:25
感谢云版、chinaslh版远道而来!
作者: 沂新    时间: 2009-12-1 16:28
大师厚重的故事,到如今已经是十全十美了,看起来还在继续。佩服哈【!671】
作者: 白银时代    时间: 2009-12-1 16:35
黄 老 师        

                                                                     ...
枫叶流丹 发表于 2009-11-29 23:29


这样的老师,学生和家长一辈子也不会忘掉的。枫叶大师跟黄老师有些神似,个人感觉。
作者: 沂新    时间: 2009-12-2 18:16
之后,黄老师推着一辆自行车在前,数学老师和校长各推一辆自行车殿后,我们这支三十八名的考生队伍,踏着皑皑白雪,冒着凛凛严寒,揣着火一样的期冀,在通往考场的路上、在一片白茫茫的天地之间……

壮观啊!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2-2 18:39
呵呵……楼上的,好快啊!
——谢谢!
作者: 沂新    时间: 2009-12-3 08:08
回复 87# 枫叶流丹


  喜欢你的原创,写人的时代,印着自己的影子。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哈【!255】
作者: 白银时代    时间: 2009-12-3 08:59
一个完整而高大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随着枫叶大师的引导,又回忆起学生时代的那些可敬的老师了。“教师,清贫的日子不能让事业清贫!”一位老师的话至今念念不能忘。0516kbbs79com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2-3 15:26
大师厚重的故事,到如今已经是十全十美了,看起来还在继续。佩服哈
沂新 发表于 2009-12-1 16:28


【!671】呵呵……真也罢,假也罢,反正从这里得获“大师”之誉,很舒服、很受用!

         ——谢啦!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2-3 15:32
这样的老师,学生和家长一辈子也不会忘掉的。枫叶大师跟黄老师有些神似,个人感觉。
白银时代 发表于 2009-12-1 16:35

得遇如此之师,的确荣幸、的确难忘!
至于枫叶,哪敢望得恩师项背!
——感谢白银再三支持鼓励!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2-3 15:37
回复  枫叶流丹


  喜欢你的原创,写人的时代,印着自己的影子。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哈【! ...
沂新 发表于 2009-12-3 08:08


感谢“喜欢”,感谢美誉!
——相遇有幸,总归有点晚……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2-4 10:57
大师厚重的故事,到如今已经是十全十美了,看起来还在继续。佩服哈
沂新 发表于 2009-12-1 16:28

呵呵,十全十美的事儿,向来没有,继续下来的,可能有点沉重……
作者: 沂新    时间: 2009-12-4 10:59
回复 93# 枫叶流丹


    历史风云变幻,造化弄人时世弄人,沉重的文字更让人警醒哈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2-7 17:11
本帖最后由 枫叶流丹 于 2009-12-9 11:34 编辑

         黄 老 师        

                                                                                                   (十二)


      不久,我和我们班的其他十位同学如愿以偿地接到了高中录取通知书。这十一位同学当中,包括一度拿起书本便“找不着北”的大队书记的亲侄儿,以及那位刘姓“半吊子” ,还有两位虽然超龄但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数一数二的拔尖同学——最后一次特别难、特别怪的语文考试中,他俩分别得了六十三分和六十一分; 而我,只考了五十九分,名列第三。——据说,为了他们俩的事,黄老师曾经和校长一起抱了一大摞考试卷,来来回回地往公社跑了好几趟。 ……还是在十年之前,这两位同学一位在某市广电局做文字编辑 。另一位在某大学做副教授兼政教系副主任……
      我们全公社七个初中毕业班、将近四百名考生中,有四十二位被录取为那年的高中新生。
      当年,我们那个班成为全公社初中升高中比例率最高的一个班级,黄老师由此成为全公社教育工作者的一面旗帜。
      但是,黄老师的工作调动,再一次落空。原因是,大队书记和他的老同事校长以及那位对我盯得特别紧的数学老师,加上学校附近的一些学生家长,诚心诚意、一再挽留,情切殷殷地希望黄老师再带一个毕业班。以及,黄老师的再一次感动、再一次毅然决然……新的初二教室里,自然升级的加上落榜复读的,还有慕名从其他学校转来的,满满当当一屋子。但是这一次,黄老师遭遇了空前规模的“滑铁卢”。
      首先是,学校内部有人看中了黄老师那个初中二年级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宝座而横生枝节,于是谣言不断、挑逗不断、是非不断。接下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在全国各大报纸公开发表,高校招生文化考查中交了白卷的张铁生成了“反潮流英雄”;清华大学工军宣传队发动“三个月运动”,大批特批“右倾复辟回潮”;《北京日报》发表《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破师道尊严”、“批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由上而下、波涛汹涌;县里决定小学升初中以及初中升高中一律不再进行文化考试,凡“根正苗红”者一概“连锅端”……

      由是,黄老师由红色旗帜转而成为全公社“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的黑典型,学校内外,声讨黄老师的大字报由少至多、由弱而强,终于成为一道颇具规模的“黑白”风景线……年底,黄老师在大队书记及校长的无奈而又坚决的帮助下,终于痛下决心,毅然决然地调回了本公社。
      此前,我与同时考入高中的几位初二要好同学,曾经多次计划到母校去看望一下黄老师,给他些许安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总是一次又一次地计划、一次又一次地破产,直至黄老师调回本公社也未能成行。
      一九七五年七月高中毕业后(不知什么原因,大概从一九七四年起,重又回复了秋季新生入学制),全国上下的教育形势更为严峻,推荐上大学的制度更如铜墙铁壁、牢不可破。
       极度苦闷中,我终于鼓起勇气给黄老师写了一封信。信中,我毫无保留地谈了我所闻、我所知,尤其对于母校中一些人的无聊、无耻行为,给予了我认为最为严厉的抨击。同时,也毫无保留地表达了对于当时形势的那点极其可怜的认知与不满。
      大概是在两个月之后吧,我终于收到黄老师的回信。信的开头说:我虽然早已过了退休年龄,但是因为师资奇缺而仍然没有退下来,公社里还是让我继续教书。你信上的地址写得不准确,我的家乡是在薛集,但是薛集并不是一个公社的名字……我心爱的学生不算少,但是你的来信尤其令我感动。接下来,黄老师特别提及两件事。他说,你知道我那次为什么那么严厉地在全班同学面前对你点名批评吗?那离升学考试实际上还不到一个月啊,天那么冷,你身体那样单薄,而你的数学底子还需要继续打牢……一旦身体出了问题,那么多的辛苦与努力不是要白白浪费吗?!——我那天为什么专门去你家?我觉得在你身上,总有一种与年龄极不相称的忧虑……我知道你的身世,我知道你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利用的社会背景,但是你很爱学习。这一点,非常值得珍惜,无论什么情况,希望你都能够很好地保持下去……无论何时何地,知识,总归有用。
      至于最终调离原因,特别是由于某些人无事生非而造成的种种不愉快,黄老师似乎并未怎么在意,而只是在信的结尾处,很平静、很淡然地带过一句:人生在世,许多事情其实没必要那样计较,于人、于事、于心,无愧,足矣!
      …………
     此后,虽然我曾不只一次地给黄老师写过信,但是不知什么原因,再没有收到过黄老师的回信,更不曾再见过黄老师一面。我也曾多方、多次地打听有关黄老师的消息,但是得到的消息总也不确切。有人说,黄老师已于多年前以其少见的高寿年纪从容谢世;有人说,黄老师或许依然健在……但是尽管三十多年过去,我从恢复高考以后跳出“农门”,再从参加工作六年以后又一次通过考试走进学校,以及由企业而至机关、由年轻气盛而至乐知“天命”……我自信我始终没敢忘记黄老师信中的那样淡淡的两句话。——无论何时何地,知识,总归有用;于人、于事、于心,无愧,足矣!
      ——无论天上人间,黄老师啊,您还好吗?!
                                                                                                                                                                                             

                                                                                                                                                                (全文完)

                                                                                                                                                                        
                                                                                                                                                   2009年11月2日——12月7日
作者: 一叶小舟    时间: 2009-12-7 17:32
师恩难忘,难忘师恩!
作者: 沂新    时间: 2009-12-7 17:35
先不说什么,顶上去哈【!F6E】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2-7 17:49
呵呵……楼上两位,来得好快!
——感动、感谢!
作者: 青鸟的天空.    时间: 2009-12-7 18:08
无论天上人间,黄老师都会是很好的!!!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2-8 21:30
无论天上人间,黄老师都会是很好的!!!
青鸟的天空. 发表于 2009-12-7 18:08

应该是这样。
——于人、于事、于心无愧者,总是从从容容地来、从从容容地去……
谢谢重金鼓励!
作者: 不惑之旅    时间: 2009-12-9 06:43
聚会之后大作续完,难得僻静之壤啊!
作者: 沂新    时间: 2009-12-9 08:53
无论天上人间,黄老师都会是很好的!!!
青鸟的天空. 发表于 2009-12-7 18:08



    好人一辈子安心哈【!4AD】
作者: 枫叶流丹    时间: 2009-12-9 11:25
聚会之后大作续完,难得僻静之壤啊!
不惑之旅 发表于 2009-12-9 06:43



    呵呵……桃花源中呢!
感谢光临!
作者: 星河    时间: 2009-12-9 13:43
好老师让人忘怀
作者: 白银时代    时间: 2009-12-9 15:21
那个特殊的时代造就了黄老师,也拖累了黄老师。看了楼主的故事,我真怀疑现在还有没有老师在凭着信念工作。
作者: chinaslh    时间: 2009-12-10 08:32
楼上的帖子怎么回事啊?




欢迎光临 新沂城市论坛 (http://bbs.0516k.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