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某商业行江苏新沂支行市府路分理处里,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奶奶来到二号窗口取养老金,为了方便掏存折,老奶奶取下了戴在手上的龙头纹白玉镯放在柜台上。业余爱好收藏的柜员雷赋看到了这只镯子和市收藏协会柜台里的那只镯子出奇的相似,于是小雷把这情况告诉了老奶奶,老奶奶听了非常吃惊,她非要小雷带她去看那只镯子。中午下班后,小雷带着老奶奶来到了收藏协会。柜台内一只龙头纹白玉镯引起老奶奶注意,老人取下戴在右手上的白玉镯与柜台里的相互比照着,老人悲喜交加:“是的,是我弟弟的那只……!” 1942年春天,黄河倒口的第三个年头,黄河再次泛滥,冲毁了黄河下游的万里农田、房屋,老百姓流离失所。我的老家在河南开封,我的父亲用担挑挑着我和弟弟,带着母亲,向东逃荒要饭。一路逃到了本地,由于积劳成疾,父亲得了重病,当时父亲才34岁,我11岁乳名大英子,弟弟7岁乳名叫山子,我记事了,弟弟小可能记不住了,我们穷又没有家,以后就靠母亲挨门挨户的要饭维持生命,不久父亲带着遗憾撒手人寰,母亲为了安葬父亲,也为了让我们姐弟不再颠沛流离,她把我们姐弟头插上草棒准备卖给好心人家。当时一对年轻的夫妇因无子女,(现在的父母)收我为女,给了母亲5块银元,临别时,我们母女抱头痛哭,久久不愿离去,父亲过去是玉匠,唯一留给母亲的是一对白玉镯,那是父亲送给母亲的定情物,母亲从手上取下了一只戴在了我的手上,母亲哭泣地说:“孩子,记住看到玉镯就看到了妈妈,你和弟弟一人一只……!” 为了不让老奶奶过于悲伤,我们暂切打断了她的故事,端来了热茶,让她休息休息再讲。老奶奶休息了一会儿后,急切问:“老板,快说说,你们那只玉镯是从哪里来的?” 协会的几位领导都把目光转向了副会长谢瑞锋,小谢说:“这只玉镯是我在乡下施工时,一个农民工卖给我的,当时我给了他2000块钱,他就同意卖了,具体是哪儿的人,我还不太清楚。” 小谢是个建筑工头,经常到外地施工。老奶奶象抓住救命稻草一样,使劲的抓住了小谢的手说:“谢会长,你可一定要帮助我找到卖镯的人,说不定他就是我的弟弟,或者是我弟弟的亲人,求求你,一定要帮帮我,要知道为了这只镯子,我已找了60多年了,我已年近8旬,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找到这只镯子和我的母亲、弟弟呀!”老奶奶忍不住的号啕大哭。 为了帮助这位老奶奶,会长张兵专门召开班子会议。张兵说:“这副镯子历经60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又回到了一起,这是个奇缘,老奶奶的亲人情系这副镯子,我们一定要找到另一只镯子的主人,帮助老奶奶找到亲人的下落。” 小谢仔细的想了一想说:“当时我在高流镇所在地承建高速公路,卖镯子的人四十多岁,是当地口音,当时他卖镯子时,说镯子是他母亲的,也是他母亲让他卖的。” “只要是当地人就好办了,明天我们协会几个领导都去施工地点,分头到附近的几个村庄寻找,说不定就能找到线索。”张会长说。“谢会长明天你一定要到场,你对那个人还有印象吗?” 小谢回答说:“一见面我就能认出。” “那好,我们先把老奶奶送回家,明天行动。”于是,新沂市收藏协会开始了一场寻找藏品主人的行动。 老奶奶回家后不久,她的小儿子赵丰又来到了我们协会,他听了母亲的回忆和这两只玉镯奇缘的故事,他也坚定信心帮助母亲实现骨肉团聚,小赵说:“张会长,我在**某部门上班,玉镯的线索就拜托你们协会了,关于费用,我全部承担。”张会长非常热情地说:“赵科长,你放心,我们一定找到玉镯主人的下落,关于费用吗,就不用你考虑了。” 第二天一大早,收藏协会的几位领导在会长张兵的带领下,直奔当时施工地点高流镇沟沿村,在村长的帮助下通过村广播进行了玉镯主人的寻找,而且还对当时施工的大部分村民进行了询问,时至下午,一位农民匆匆来到了村部向我们反映说,卖镯子的那个农民他认识,当时卖镯子时他还在现场,那人是阿湖镇黑埠村人,叫李俊。 听到这位农民的反映,我们几位象是中了大奖一样的高兴,会长决定马上带着这位农民驱车前往阿湖镇黑埠村。 在这位农民的引领下,我们很快找到了卖镯子的人——李俊。在李俊的家里,我们见到了李俊,并且说明了来意,李俊听后非常高兴,他急忙对自己的女儿说:“快去,请你奶奶来!”小女孩跑出了院子。 很快,李俊的母亲来了,六十多岁,饱经风霜。我们拿出了这对玉镯子,老人家一看,就象看到了离散的亲人似的,她手捧着镯子声泪俱下,她说:“你们来晚了,他去世了,为了寻找姐姐,他找了六十多年也没有下落,去年秋天,他得了一场大病,为了给他治病,我们花光了家里的积蓄,最后我把他送给我的这只玉镯叫儿子拿去卖了。” “李俊他爸小名叫山子吗?”张会长问。 “是的,这镯子是一副,他和他姐姐每人一只。” 听到这里我们协会的几位都高兴的笑了,我们已经找到玉镯的主人。 我们很快就和另一只镯子的主人赵奶奶取得了联系,经她邀请,我们带着李俊的母亲和李俊一起赶回城里。 新沂市收藏协会里,两位老人抱头痛哭,经我们和她们子女的劝说下,才渐渐地止住了哭声,在亲人团聚的喜悦中,李俊的母亲慢慢地讲起了她记忆中的故事。 自从姐姐大英子被人买走之后,山子也很快经一个卖菜的中年人介绍卖给了一对没有孩子的农民,这对农民夫妇就是我的父母,山子到我家以后不到一年,我母亲才生了我,山子是我的哥哥,小时候山子哥经常拿出这只玉镯子讲过去的故事。 十八岁那年,父母让我嫁给山子哥哥,山子哥喜欢我,我也乐意嫁给山子哥,结婚后,我们俩经常外出做生意,目的是为了打听母亲和姐姐的下落,我们走遍十里八镇,到处打听,一直都没有找到母亲和姐姐的下落。1971年我们已经有了三个孩子,两儿一女,加上父母年迈,以后我们就很少出去寻找了。那年秋天,突然山子的母亲找到了我们,山子一眼就认出了母亲,母子俩相见抱头痛哭,那天夜里我们娘儿仨,一夜未合眼,都在讲述自己的经历。母亲说,为了寻找姐姐和山子,她吃尽人间的苦难。姐姐和山子卖了以后,母亲用卖儿女的钱给父亲买了一口棺材,请当地的好心人帮助把父亲就地埋葬在刘马庄的公墓里。后来母亲又返回了河南寻找亲人,未果后又回到了本地,靠给人家做些针线活维持生计,为了找到小山子,她每到逢集市都来街上寻找,她目的是找到那位卖菜的人,二十多年过去了,母亲在当地落了户,一个人靠种地过日子。 母亲几乎不放过每一个集市,1971年秋天,母亲突然在新沂的街头发现了那个卖菜的人,母亲追了上去,说出了过去,卖菜的老头说,你是个好记性,都二十多年了,你还记得我。不过买孩子那家我还找到,老两口后来又生了个女儿,后来他们把女儿嫁给了你的儿子,我还去贺喜的哪,前年老夫妻都过世了……在卖菜人的引导下,母亲找到了我家。 唯一遗憾的是姐姐大英子没有找到。后来我们把婆婆户口迁了过来,我们夫妻俩共同孝敬婆婆。
2001年冬天,婆婆带着遗憾去世了,享年93岁。
婆婆去世后,我们把父亲(公公)的棺木也迁了过来,和母亲(婆婆)合葬在一起。
赵奶奶(大英子)哭得象个泪人。
为了怀念这位伟大的母亲,三天后,我们收藏协会和赵奶奶(大英子)、李奶奶(山子妻)及她们的亲人一起来到了这位伟大的母亲墓上,为她献上了花圈。
事后,我们收藏协会作出决定,出资将小谢买的那只玉镯买下,然后无偿的回赠给玉镯的原主人李奶奶(山子妻)。
每逢节日盛事,我们协会都将这副镯子请回,放在协会展厅的中央,让更多的人欣赏这副凄美的白玉镯。它美丽、晶莹充满着神奇和灵性,让所有观赏游览的人啧啧称奇,留连往返。
-
4960759_980x1200_0.jpg
(156.07 KB, 下载次数: 2)
作者: 林荫小路 时间: 2012-12-10 16:42
标题: 真实的故事总是更感人{:soso_e160:}
真实的故事总是更感人{:soso_e160:}
欢迎光临 新沂城市论坛 (http://bbs.0516k.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