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城市论坛

标题: Windows7杀毒走向何方 [打印本页]

作者: 默爱清风    时间: 2009-5-23 09:54
标题: Windows7杀毒走向何方
有关Windows7杀毒技术最近引起关注,先是有报道称微软可能在win7中捆绑免费杀毒软件,并有国内杀毒软件厂商发出抵制或不屑一顾的声音,然而很快微软就进行了否认。问题是似乎Win7的杀毒技术让有些人很着急。   一、虚惊一场:Win7捆绑免费杀毒软件?
  本周一有条惹眼的报道先出来,称在上周举行的Windows7 RC(候选发布版)体验交流会上,微软全球副总裁Mike Nash首次透露,将在Windows 7的正式版中捆绑微软的免费杀毒软件Morro。
  不过,当天晚上,微软就进行了否认,称这是媒体误报。微软称,在沟通会当天未出现“捆绑”一词说法,当时微软产品部副总裁只是说,“We will be making an anti-virus only technology available for Windows 7 ”(我们将会针对Windows 7开发一个全新杀毒技术)。因此微软称,沟通会中并未提及Windows 7将捆绑杀毒软件。
 虽然Windows 7将捆绑免费杀毒软件是“虚惊一场”,但微软将“为Windows 7专门开发全新杀毒技术”还是会引来许多猜测与关注。
  二、借机炒作:瑞星与奇虎360都没闲着
  在上述微软Window7是否捆绑免费杀毒软件一事中,国内杀毒软件厂商似乎都没闲着,或者似乎都有点坐不住,不过他们的表态似乎在抵制微软的同时,又似乎不屑一顾,当然更不忘炒作一下自己。
  首先发话的是国内杀毒软件厂商瑞星,瑞星回应称,称微软的杀毒软件Morro仅是反木马工具,并非杀毒软件,不会影响国内安全市场。这话就是说微软Win7杀毒那点东西就跟360卫士差不多,没有专门的杀毒软件不行。
接着奇虎360的动作似乎更大,专门对此事发出了几条官方表态。主要意思是说微软之事“是意料中的事情”,认为免费杀毒软件“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国际性趋势”。并称微软在Win7中捆绑免费杀毒软件也将会遭遇传统杀毒软件厂商的抵制等问题,但是,一旦微软成功,将会行业产生极大冲击,并将“改写”全球杀毒市场的格局。
  虽然微软已经对Win7捆绑免费杀毒软件一事进行了否认,但不难看出,专门的杀毒软件厂商还是比较矛盾的,虽然表示微软免费杀毒的技术未必能起什么作用,有点看不上眼,但也表现出对微软的一定程度的担忧,毕竟微软还是蛮可怕的对手。
  三、用户咋想?最好Win7免疫能力强点

  其实,对于用户而言,最希望的还是Windows7本身最好能有较强的免疫能力,不要象以前的Windows版本那么容易受伤,那么不堪一击--虽然理由往往是WIndows树大招风,倍受更多的黑客的关照。
  这样讲,微软在出版自己的WIndows时,作为用户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还是应该有更强的免疫能力,包括能自动防范病毒、木马之类的东西,至于是不是捆绑倒不是用户所关心的,用户最关心的系统本身的安全性。
  预计将来的情况是,微软会更加重视Windows本身的免疫能力,但由于系统的复杂性,不可避免地会象以前的版本一样会不断有漏洞被暴露,这时杀毒软件厂商就有了用武之地。
  这也就是说,微软Win7杀毒技术上会有一定程度的进步,但由于专业性上的问题,必然还会为杀毒软件厂商留下许多市场空间,毕竟术业有专攻。所以,杀毒软件厂商不必为微软Win7杀毒那点事而着急、费神。
作者: 家之维公司    时间: 2009-5-26 06: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默爱清风    时间: 2009-5-26 08:44
欢迎来到电脑版块。
作者: 默爱清风    时间: 2009-5-29 11:14
假日快乐。
作者: 默爱清风    时间: 2009-5-29 11:15
杀毒。这个太老生常谈啊。
作者: 船芙羽    时间: 2009-5-31 16:30
标题: 心如刀割
本帖最后由 默爱清风 于 2009-6-1 08:23 编辑

!!!!!!!
作者: 默爱清风    时间: 2009-6-1 08:24
楼上的是不是碰到打击了。
作者: 默爱清风    时间: 2009-6-1 08:24
顶帖。
作者: 默爱清风    时间: 2009-6-6 10:55
最好不杀毒。
作者: 默爱清风    时间: 2009-6-6 10:55
最好不杀毒。
作者: 默爱清风    时间: 2009-6-8 10:56
杀毒也是必要的。
作者: dreamland    时间: 2009-6-11 23:57
我的windows 7都裸奔好久了,什么事也没。




欢迎光临 新沂城市论坛 (http://bbs.0516k.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