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城市论坛
标题:
对话诗词
[打印本页]
作者:
北庭书生
时间:
2008-1-27 18:36
标题:
对话诗词
无聊,乱搜了一下网名,得到不久前给一个网友讲诗的聊天记录,她给保存在某个地方了,于是贴来,倘若想学写诗的朋友看了,或许有些借鉴
对话诗词北庭书生 09:58:39
有什么新作么
燕回 09:59:11
昔时雨骤风疏畅,茕影依依又过访。故地一别今亦伤,登高何忍回眸望。
自别其坟,又怀祖母。
燕回 09:59:15
请批!
燕回 09:59:53
昔时雨骤风疏旷,茕影依依又过访。故地一别今亦伤,登高何忍回眸望。
北庭书生 10:00:24
哦~
北庭书生 10:01:03
没多少技巧
燕回 10:02:00
细说说。燕听
北庭书生 10:03:10
比较一下技巧就知道了
张之洞 ◎四月下旬过崇效寺访牡丹花已残损
一夜狂风国艳残,东皇应是护持难。
不堪重读元舆赋,如咽如悲独自看。
燕回 10:04:54
不好意思,我读不太出。技巧。
燕回 10:05:05
笨了些。
燕回 10:05:15
我好好体会。
北庭书生 10:05:19
你看
同是直言
燕回 10:06:41
对,都是直言胸意
北庭书生 10:07:31
昔时雨骤风疏旷,茕影依依又过访。故地一别今亦伤,登高何忍回眸望。
张之洞 ◎四月下旬过崇效寺访牡丹花已残损
一夜狂风国艳残,东皇应是护持难。
不堪重读元舆赋,如咽如悲独自看。
燕回 10:08:00
首句是看,次句还没读懂。转句因文所感,结再感!
北庭书生 10:08:57
这个……得知道本事
张是怀念弟子的诗
北庭书生 10:09:17
戊戌六君子之一杨锐
燕回 10:09:39
哦
北庭书生 10:10:11
结构安排上
将重心放在最后
北庭书生 10:10:37
前二句只为铺垫
燕回 10:11:20
哦,记下。
燕回 10:11:41
故地一别今亦伤,好像我这句就结了!是吧!
北庭书生 10:11:52
绝句的后二句
很有技巧的
北庭书生 10:12:06
撇开直言不讲
燕回 10:12:20
北庭书生 10:12:06
撇开直言不讲 这点我没做到!
北庭书生 10:12:26
得学会分离句子
拆句
燕回 10:12:47
乍拆。细讲!
北庭书生 10:13:13
一个意思,可以用一句话表达
你 得设法拆成俩句
燕回 10:13:49
哦!
北庭书生 10:13:56
就是说后二句,得、是连贯的一个意思
故地一别今亦伤,登高何忍回眸望。
北庭书生 10:14:31
你看你这俩句,
很明显是俩个句子
北庭书生 10:14:56
不堪重读元舆赋,如咽如悲独自看。
这个就是连贯的一个意思
北庭书生 10:15:25
去了上句或下句
都不完整
北庭书生 10:15:39
你那个
哪一个都能独立
燕回 10:15:41
连贯 很重要。
燕回 10:15:55
明白了
北庭书生 10:16:03
七绝本身是要流畅的
北庭书生 10:16:19
意思完整紧凑些好
燕回 10:16:20
嗯!
北庭书生 10:17:24
你将你以前的绝句都拿出看看
北庭书生 10:17:35
是不是都不大连贯啊
燕回 10:17:38
好!
北庭书生 10:17:49
看 看前人的
燕回 10:18:02
这个问题我好好考虑。改良改良!
燕回 10:18:06
谢
北庭书生 10:18:12
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北庭书生 10:18:22
去了哪一个都不行
燕回 10:18:49
对,分开了都没意思。放在一起就成了千古名句
北庭书生 10:18:54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燕回 10:19:25
换言之,转结的技巧这点很重要
北庭书生 10:19:46
七绝第三句最难写
北庭书生 10:20:14
第三句一定要稳健
北庭书生 10:20:33
应该是第二句最难
燕回 10:20:52
为什么
北庭书生 10:21:03
故地一别今亦伤,
这个太弱
燕回 10:21:05
这就不太明白了。
燕回 10:21:22
是。我也觉着。而且直白了。
北庭书生 10:21:56
第四句往往是个上升的调子
北庭书生 10:22:25
三句稳健才能稳步
燕回 10:22:55
嗯!
北庭书生 10:23:12
要避免直白
北庭书生 10:23:30
就应该学会省笔墨
燕回 10:24:22
对,这个问题前些天莼客也提过。而且说我没练意
北庭书生 10:25:06
昔时雨骤风疏旷,茕影依依又过访。故地一别今亦伤,登高何忍回眸望。
打个不恰当的说法,昔时二字可用一“曾”字替代
燕回 10:26:07
对,
北庭书生 10:26:22
又过访,可用一“重”字替代
北庭书生 10:27:17
故地一别还是曾字或重字……老是在这上兜圈子
燕回 10:28:17
北庭书生 10:28:19
张之洞 ◎四月下旬过崇效寺访牡丹花已残损
一夜狂风国艳残,东皇应是护持难。
不堪重读元舆赋,如咽如悲独自看。
他的诗,表达“以往的”意思
只用了一个重字
北庭书生 10:28:31
重读嘛~
燕回 10:28:49
是是是!
北庭书生 10:30:49
写诗一定不要有赘余的字
你看他的诗
每个词每个字都有自身的用处
去掉了,就少了一些信息
燕回 10:31:08
嗯!
燕回 10:32:19
回头我得好好看看以前的诗。再打磨打磨。
北庭书生 10:32:43
当然
一定要放得开
不要将用心处放在一个东西上绕个没完
燕回 10:33:05
北庭书生 10:34:24
善将三四句用技巧连贯化
进步就明显了~
燕回 10:34:38
好,我记下了。
燕回 10:34:53
多多努力体会。
2007 12 10
作者:
颦颦
时间:
2008-1-27 19:36
暂时就不学了!:victory: :)
作者:
天空中的海豚
时间:
2008-2-2 15:27
无语~~~~~~~~~~~~~~~~~~~~~~~~
作者:
北庭书生
时间:
2010-12-7 14:46
提
作者:
说说谈谈
时间:
2010-12-7 20:34
不会是天涯的苍穹影燕吧?
作者:
秋野雪原
时间:
2010-12-7 20:51
值得品味!【!A61】
作者:
向小园
时间:
2010-12-7 22:40
入个诗词群,常看到有人评诗,言必起承转合。偶对此不大“感冒”。想唐宋诗人为诗,当无此理论,譬如老杜一定不知吧。写诗者,为事所感,为情所驱,意到章成也。所谓“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岂为人所拘!
作者:
北庭书生
时间:
2010-12-8 09:42
记得林黛玉还是谁说的,“诗从胡说来”,但并不是“胡说”到底就自然写好了。“胡说”只是个学习写诗的开端,进步到一定水平就不能也不必要胡写了。章法技巧也无非为了辅助表达诗意。近体形成于唐代,老杜是集大成者,“晚节渐于诗律细”,老杜对章法研究与否不得而知。何况老杜“新诗改罢自长吟”,诗是要吟唱的,七律起承转合才能抑扬顿挫,当然绝句不一定非得起承转合,绝句又叫截句,杜诗的七绝大都是截句——将律诗掐头去尾,“少唱叹之音”,不去谋篇布局,所以《唐诗品汇》不将老杜的七绝归为正宗大家,杜诗的七绝的艺术高度不如李白王昌龄高适诸人,也许跟老杜的性格有关系。宋欧阳修《六一诗话》以前的诗话绝少,诗人怎么想,怎么学写诗的都无从查考,老杜为百代师,不知道后人学他的诗学的是什么东东,我想章法技巧应该是最主要的罢。当然,我反对先将框子布置好去填诗,网上熊东遨弄出个七绝分为几种,再让初学者去学,结果初学者不去重视诗的意境,而钻进这些条框里,是买椟还珠了
作者:
东倒西歪
时间:
2010-12-8 10:12
前来学习!在哪报名喊?【!839】
作者:
潇潇寒雨
时间:
2010-12-8 10:29
回复
北庭书生
的帖子
恩,有道理。俗话说填词写诗,词牌是很严格的,当然律师也有一定要求,然但凡好诗在强调格律的同时则意境深远,读之回味悠长,并不是为写诗而写诗,北庭老师认为然否?
作者:
北庭书生
时间:
2010-12-8 10:46
欢迎新来的美女,相互切磋,我不是老师。
格律的存在是有道理的。想起一个事情,平声近现代的一二声,仄声近三四声,现在人起名字,如果是姓是仄音,多是仄仄平、仄平平,要是仄仄仄你读读看,我的一个亲戚,叫贾瑞盛,读出来是不是不大舒服呢
林黛玉说“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有感觉再写,不强写,才会出好诗。当然高手们也有即兴口占很好的,《本事诗》里引刘禹锡的一首即席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司空见惯成语就是出自此诗。当然这也是有感而发。还有王维的即席诗《息夫人》: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作者:
魏帅002
时间:
2010-12-8 11: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新沂城市论坛 (http://bbs.0516k.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