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公布了《徐州市推荐申报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单的公示》,我市合沟门吊子成功入选。
“门吊子”,简称门笺,其形状如小幡,为北方在春节时贴于门楣的装饰性传统民间刻纸艺术,有着悠久的民族传统和浓郁的地方特色。门吊子一般是一门五张,每张一色,其顺序为“头红、二绿、三黄、四水(粉)、五蓝”。结构为黄金律似的长方形,由膛子(中心花纹),边框(上、左、右)和穗子三部分组成。图案有松鹤延寿、连年有鱼、吉庆丰收等,也有的在上边剪字的,以福字和喜字为多,由中心、边框、穗儿构成。其中有的为图案,有的为文字,有的字图结合。与对联搭配着贴,一是表示一种祝福,表示吉祥如意的意思,二是象征着富有,呈现出一派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辞旧迎新的节日景象。
门吊子的制作采用套色镶嵌技术,集绘、剪、凿、镶、贴等多种工艺手法于一体,代表了刻纸艺术的综合性水准。制作中多用精巧锋利的大小刻刀,在优质的彩纸上,按样品刻出丰富的图案,再用金色铂纸刻成相应的图案贴上去,显示出富丽堂皇的景色。门吊子一般长为26至30厘米,宽20至25厘米,中心的图案和文字须与边框紧密相连,剪刻疏案简练,形成富有特色的、粗线条的艺术风格。门吊子是历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承载和印证了地域的历史人文、民俗习俗状况,不仅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珍藏价值,而且在我国民间美术研究中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 实用价值,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合沟门吊子由来已久,明末清初,窦老庄、曹庄等村农民便有刻制门笺的技艺,有据可查是从清宣宗道光年间在合沟镇当地盛行。新中国成立前夕,窦老庄、曹庄两村陆续出现了大批制门吊子艺人。后扩到后八杨、郇楼、房庄、姚庄等10个村。1994年,有刻制门笺2500户,艺人达3000人。目前,仍有部分人从事门吊子制作,延续至今。
欢迎光临 新沂城市论坛 (http://bbs.0516k.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