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城市论坛

标题: 关于儿童斜视的这些问题,家长你必须要知道! [打印本页]

作者: zhuzhu1221    时间: 2018-11-27 11:21
标题: [align=left][color=rgb(25, 25, 25)][font="]1.斜视的定义及种类[/font][/color][/align]
1.斜视的定义及种类
斜视是指双眼不能同时注视一个目标,一只眼注视目标时,另一只眼便会偏离目标。斜视多发病于儿童时期,主要分为内斜视、外斜视、共同性斜视等。
(1)外斜视:俗称“斜白眼”,指眼位向外偏斜,分为间歇性和恒定性外斜视。间歇性外斜视的患者,大部分的时间眼位维持在正常的位置,在阳光下、疲乏、生病时,会表现出外斜的眼位。间歇性外斜视常会发展成恒定性外斜视。
(2)内斜视:俗称斗鸡眼,指眼位向内偏斜,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内斜视。在出生12个月内发生的称为先天性内斜视,偏斜角度通常很大。后天性内斜视常发生在2-3岁左右,常伴有中高度远视。
(3)共同性斜视:两眼视轴不互相平行,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以致一眼正位时另一眼偏斜,但各注视方位斜视度无明显差异,称为共同性斜视。
(图片来源于网络)
2.儿童斜视的症状有哪些?
斜视发生在婴幼儿时期,家长如发现有以下异常,应及时带孩子就诊:
(1)孩子眼神不对,看东西时有一只眼或两眼交替偏斜,呈间歇性或经常性;
(2)两眼睑裂宽度不同,眼睛一高一低;
(3)歪头视物或将头转向一侧;
(4)常在太阳光下闭一只眼睛。
斜视的治疗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歪头视物、靠的近、眯眼、怕光、阅读困难、重影等症状,须及早去正规医院诊断和治疗,以免斜弱视的发生。

3.斜视对儿童眼睛有哪些危害?
内斜视对视觉系统的影响取决于眼位偏斜的频度、严重度和患者的年龄。眼球斜视影响双眼配合工作的能力;大龄儿童和成人新出现的斜视会经常造成复视(也就是重影)和/或缩小的双眼视野;儿童则可导致偏斜眼视力丧失(弱视),还可以失去立体视(3D视力)和双眼视(双眼同时用);三维立体视觉是眼睛的高级视功能,现代生活中许多工作都需要正常的立体视。如果等斜视孩子延误至成年以后再治疗,不仅斜视的视力不能提高,立体视功能也不能恢复。当孩子过了3-6岁这一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则视觉神经系统已经定型,即使手术治好斜视,视力也很难提高;斜视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斜视孩子可能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自卑、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在将来就业、择偶时更会受到阻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4.斜视儿童什么年龄手术比较合适?
大多数斜视要通过手术才能矫正。手术不仅是为了矫正眼位改善外观,更重要的是建立双眼单视功能。初治年龄越小治疗越好,以7岁前为最佳,一些特殊先天性斜视的手术年龄应该在2岁之前。当儿童视觉发育终止后,双眼视功能很难再提高。因此,成年人斜视手术不能改善斜视者的双眼视功能,只能改善外观。

5.斜视有家族遗传吗?
斜视,或者眼位不正,是有家族遗传的。
然而,受累的家族成员并不一定患有同样类型或者同样严重程度的斜视。斜视家族史本身必须要儿童眼科医生做眼科检查。

6.哪些状况会增加斜视的风险?
早产,阳性家族史和各类神经和遗传异常增加眼位不正的内险,还有一些全身异常的疾病都可以引起眼位不正(甲亢、糖尿病等)。

7.有些像斜视的儿童,但实际上眼位是正位的吗?
假性斜视是外观上像斜视,但不是真正眼位不正,通常是由于眼睑的形状和/或宽鼻梁所致。任何怀疑眼位不正的儿童都应由儿童眼科医生做全面检查。一些儿童可能同时有假性斜视或者真性的眼位不正。所以假性斜视本身并不能排除真性斜视的出现的可能。

8. 简单的儿童斜视自测方法有哪些?
(1)手电筒照射法:利用灯光照射如手电筒进行检查,拿手电筒在孩童眼前30 至50公分处照射其双眼,观察角膜上的亮光反射。若两个光点都落在瞳孔的正中间,表示没有斜视,若某眼光点偏向角膜的任一侧,则代表有斜视。若是大角度斜视,可以明确检查出来,但是小角度的斜视就有可能不易判别。
(图片来源于网络)
(2)遮盖检查:这种方法可以检查小角度的斜视,先让孩童固定注视眼前单一目标,再以遮住单一眼睛的方式,观察另一眼有无眼球移动的现象,来确定是否有斜视。但是这个检查方法需要孩童能够专注看着眼前的目标,对于太小的幼儿也会是一大挑战。
(3)手机拍照:这种方法最为简单,只需手机下载一个叫“泰瑞眼科”的APP,里面的斜视检查功能操作极为简单。被检查者需站在正面方面不能有光源的地方,操作者点击“斜视检查”,按绿色拍照按钮拍摄正面照,等待数据运算,不出三十秒,结果就能自动展示出来。(注:对强光过度敏感者及畏光者不适宜此方法。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快速下载泰瑞眼科APP)。
无论哪种方法,斜视必须要引起家长重视,发现问题及时去医院检查,尽早就医!






欢迎光临 新沂城市论坛 (http://bbs.0516k.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