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城市论坛

标题: 转帖:巢笑《婺源纪事》 [打印本页]

作者: 北庭书生    时间: 2011-12-27 09:55
标题: 庆源村记 庆源村,位于江西婺源县段莘乡境内偏僻的东北角,从通县道和高速公路的晓起村出发,还要坐车走几十
                     庆源村记

     庆源村,位于江西婺源县段莘乡境内偏僻的东北角,从通县道和高速公路的晓起村出发,还要坐车走几十公里的盘山烂尾路,颠得人肠子都要搅在一起。车子是新的,开车的师傅十分心地疼念叨着,车子要颠散架了唉唉。弄得我们都不好意思坐车,恨不得抬着它走。
     庆源村村口有一家私人旅馆是古宅,据说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旅馆门口挂了块牌子说是某某“摄影创作基地”,当地摄影界的向导朋友安排我们下榻此处。已经是下午四点多钟,这对搞摄影的朋友来说依旧是拍摄的黄金时段,他们像鬼子一样迫不及待地进村了。我也煞有介事地装备好刚购的相机尾随而去。
     庆源村只不过是深山之中一块地势较缓、方圆一公里左右的狭长地带,因为有溪水流经,所以有先民居住下来,现在大概一共有不到200户居民,一个小学,一座公共廁所(在小学里)。在婺源县及皖南一些地方,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自然村落,它们的存在,诠释着“择水而居”的悠久传统。
     溪流是由西向东流的,故而庆源的山民多把带马头墙的房子建在了溪流的南北两侧,沿溪仅留2米左右的青石板路。路窄,所以至今运输的时候独轮车还派着用场。
     溪水虽然很脏,有悬浮水上的泡沫袋、沉在溪底的瓶子垃圾等,洗刷还是用溪里的水。洗菜,杵衣,倒马桶都在一起,看着很不卫生。旧时的瘟疫,也许就源于一只病鸡或一户人家发病蔓延全村的。现在村民的饮用水则是自来水,据说是山上水库里用管道引来的。
     村东有一座跨溪而建、300年历史的砖木结构廊桥,已经破败不堪,里面堆放一些衰草和农具。我问一村民桥名叫什么,他说叫“反修桥”。我有些奇怪。再问,他说以前叫“上庙桥”。我便明白,10年**,是如何深入到中国每一寸土地的了。出了廊桥,就算出了村子。紧靠村东有个小山包,山上长满了竹子和野菊花。站在此山,庆源村一览无遗,可惜夕阳总是躲在天幕后面,拍不出理想的光影效果,让摄影家们望景兴叹。
     返回村子的时候,老胡发现一个村民在溪边宰杀一条黄麂,于是与村民商量买下半只准备到旅馆加工。买麂的时候,溪对岸的汉子操着俚音很重的普通话教我们,回去吃麂肉要喝一点酒,要喝白酒。汉子哪里知道,我们个个都是酒鬼,哪里还需他关照呀。
     整个下午,我们在村里只发现我们这一拨外来人和另外一对情侣,并且在晚上不约而同地回到了古宅旅馆。古宅是典型的徽派风格建筑(婺源古属于徽州),漫长的历史,使幽暗的古宅散发着陈腐的气息。我们的到来,打破了古宅的沉寂,行令赌酒的,吟诗发酸的,大声说笑的乱成一团。我发现,只有那对情侣在天井的另一边,细语偶偶,丝毫没有被我们打搅的感觉。
     也许是头晚喝酒太多,等他们第二天天不亮就叽里咕噜地从木质楼上下来打算再次进村等待拍摄时机的时候,我赖在床上怎么也不愿意起来了。大概过了2个多小时,我再次从迷糊中醒来,发现高大的窗棂已经从天井里透进来很强的光亮。天井里有人说话的声音了,细辨是那对情侣与房东在闲谈。
     徽派建筑中的天井作用真的很大,靠北侧楼上楼下的房间通过花窗无一例外地都能采到天井的光线。天井虽只几平米大小,但上通天(采光),下通地(有阴沟排水系统),如果在下雨的时候,坐在前厅,长几上点上一株香,在咫尺风雨中读四书五经,真的别有一番享受。我注意到,徽派古宅墙体上窗户都很小,小到只有暖壶胆一般大小。房东笑谈,这种窗户有三个功用,一是采光;二是防贼;三是防“偷”。见我不甚明白,房东笑说,采光就无需解释了。山区地少,地价比金贵。盖房要少占地,只有向空中发展,盖楼房。徽派古建筑即便民居一般也都是两层以上楼房且没有院子,所以防贼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古徽州的商人常年在外做生意,防止老婆“后院起火”是个难题。小窗的设计容不进一个成年人,就是为了防止老婆偷人。房东笑说,你看,这个村的人,婆婆一般是住在一进门的侧厢房的,就有“把关”的意思。房东是个受过教育的人,他的话虽有说笑的成分,但听着还是有一定道理。
     古徽州商人曾盛极一时,他们在外发迹之后回家乡建造了无数深宅大院。就在庆源这个偏僻的不起眼的小山村,像房东家这样完好的、有200年以上历史的豪宅就有三处。在晓起村,我曾参观过的一家古宅有九个天井,有近百个房间,20个外房门,宅内房房相通。房主得意地说,前些年派出所前来抓赌,一进门就晕了,结果赌徒们从各个门四散而逃,一个都没有抓到。在古代深山里不产砖瓦(现在也少见砖瓦厂)、交通极为不便的条件下建造出如此规模的豪宅,至今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还一个不可思议的问题是,这些当年富甲一方的后人,是如何破落到了生活贫苦,连古宅起码的修缮都不能的境地的?虽有“富不敌三代”之说,但他们依旧住在祖先遗留下来的宅子里,他们血脉里徽商的DNA呢?
     吃过早饭,我又到村里转了转。见到的多数是老人和妇女,很少见到年轻人,据说都到山外打工去了。也许他们中能产生新的徽商吧。
     离开庆源村,我却已经很难忘掉这个地方了。

                       理坑淘宝

     婺源的许多自然村落都带有“坑”字,我猜想这与村子座落的地形有关,这些自然村落都建在山谷里,所以以“坑”命之。理坑也不例外。
     理坑还属于没有来得及开发的自然村,但已经开始收20元一张的进村门票。我们中有掏记者证的,有掏作协会员证的,有掏摄影家协会会员证的,但这些统统被村口售票的女子挡回。她说别以为她不懂,只有摄影家和作家证才准进。你们只是会员,所以不能免费。领队不想把时间浪费在“会员”与“某某家”之间关系的解释上,赶紧买票进村。
     也许不是旅游旺季,来理坑的游客并不多,能看到的依旧是我们这11个人的相机队伍。驻扎在此画画的美院学生却很多,多集中在宽阔的溪岸的两侧画远山、小桥流水、老房子和倒影什么的。我就不懂,野外写生,为什么非要学生花很大一笔钱到这些偏远地方来,难道他们身边的城市和现代化就无法训练基本功?在安徽宏村,我看到傍晚的时候,小酒店里挤满了大把花父母辛苦钱的美院学生。
     理坑破旧、倒塌的老房子随处可见,有一些古旧门窗很具艺术价值也随之倒塌在废墟之中,让人惋惜。可当地居民说,这些倾塌危房要修旧如旧,老百姓手里没有钱,当地**又拿不出资金来修缮,只好就这么摆放着任其在风雨中腐蚀以等待时日。
     我喜欢离群独行,在曲折的古巷里寻找感觉。
     理坑的民居,有一个特点。外墙角都是在砖中镶进去的石柱,且柱角是被“削”平的。“削”去的部分正好与墙角线形成一个三棱体。据说这是提醒村民凡事都要“让人三分”。
     顺着一个“让人三分”的拐角,我走进一个什么“府第”,是卖古玩的。里间的中堂有两排粗大的立柱,天井中躺着半块残缺的“圣旨”碑石,往上看阁楼,排放着几具棺木,阴森可怖,于是赶紧退回外间。问卖古董的村民,这个“府第”是怎么回事?村民说,原先是当官人家的府第,后来被村里改作祠堂了。空棺木放在阁楼上,就是图个“升官发财”的吉念。“圣旨”碑原来是野外牌坊上的部件。难怪不伦不类。古玩柜前,两个女学生开始与这个村民讨价还价打算买两个银饰,一面又对银饰是否古董持怀疑态度。看我在把玩一只青花盘子,就征求我的意见。我看了一下银饰就知道是仿古货,银饰背面的焊接点还是崭新的。如果是旧货,经常与衣物或头发摩擦,它的接触面也绝对不会这么规则。这虽是古玩常识,村民却把我当成行家了。我告诉女学生,银饰虽是仿古货,但手工工艺很精,20元的价钱还是值的。于是她们愉快地买下了。我开始与村民交涉青花盘子的价钱。以我的判断,这只青花盘子应该是嘉庆年间的真货,盘底留白部分还有一个凿作记号“大”字。旧时民风朴素,张家饺子李家馄饨,互送品尝,但餐具相似,放在一起不便区分这就要做记号了。我在晓起村一个村民开的饭店里用餐,发现其中一个菜碗的碗底还有一个“黄”字的记号。但那个菜碗很一般,至多是民国时期民窑烧制的粗品。村民也发誓赌咒青花盘子是真货,是他花45元钱从村里买来的,看我识货,要价80元。我只愿意出50元,村民不愿意。最后我以55元的价格买下。心中不免窃喜。
     青花盘子命该遭劫。在理坑村口,我遇到领队的胡大师,他问我拿的什么,我说买了一只盘子。他开玩笑说别没到家就摔了。我说你是乌鸦嘴啊?说着打算拍一张在理坑的“告别照”,将报纸包好的青花盘子放在溪边,然后举起相机——就在这时队里有人喊胡大师。慌里慌张的胡大师一脚踩到了报纸的边缘。我说这下完了,赶紧打开报纸,青花盘子居然完好无损,真要谢天谢地。
     离开婺源的那天,有队友提出绕道景德镇买些瓷器回家。我虽不想买瓷器,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也只好随车前往。本来在这次出行中,我始终将新买的相机包背在身上怕有闪失,买了青花盘子后,也将它放在相机包里。可到了景德镇陶瓷市场,老伏下车时的一句话,让我将相机包放在了车后座椅架上。老伏说,不要紧,大家都没带机子。下了车,别人去买瓷器,我四处转悠,想为青花盘子配一个立架。到了约定的返回时间,我远远的看见司机正打开车后门,我大喊着快步跑过去,但还是晚了,几个包从后座椅背上滚出车尾……我的青花盘子终于没有逃过第二场劫难。我气愤地冲大家说,你们买了假货,却糟蹋了我的真货啊。也幸亏青花盘子在相机上面的缓冲,否则我刚买的数码相机肯定在劫难逃。
     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用胶将四分五裂的青花盘子复原,然后又找了两位专家鉴定。擅长玉器和瓷器鉴定的陈局长刚一接过青花盘子用眼一瞄,马上就向另一位专家说,是真货。
     我不免又心疼了一次。

                       守候石城

     婺源的“石城”,在婺源县古坦乡程村。从清华镇出发到此只有几十公里路程,全是新修的盘山公路。据说,为修公路,程村人集体投票把山卖给了开发商。从山上俯瞰程村,程村具有皖赣特色的黑瓦白壁马头墙隐现在环翠山麓之中,村民果然生活在“石城”里。
     程村以“石城”、“石林”、“古树群”为招牌吸引游客。但以我看来,“石城”并不奇特,“石林”也无法与云南的“石林”相媲美。关于“石林”,当地有个传说,当年岳飞带兵到此,见巨石孤峰,木秀于崖,欣然刻下“观止”二字。我怀疑这个故事是杜撰或以讹传讹。岳飞一生戎马生涯,以山海为家,什么样的奇山险水没有见过,怎么会被我辈看了都激动不起来的山林而倾倒?况且,我们并没有看到传说中岳飞刻下的那两个字。不过,程村倒也有个结实的看点,那就是“古树群”。在程村的周遭,需数人合抱的柏树和樟树比比皆是,这些历经了千年风雨沧桑的古树木,依然枝繁叶茂,与村民和谐共处,在山谷里迎接下一个千年。
     我不由自主地用手印在一颗柏树粗糙的表皮上,时空一下缩短了距离,我分明感觉到了自己的心跳。仰望树冠,她的高大茂密使我无法看透阴霾的天空,也许有多少代程村的子孙,像今天的我一样,渴望超越她的高度,走出山外。而更多的,只是在她的荫影下短暂地走向消隐。我用力印一下柏树,很清楚,今后我再也不会到她的身边来。
     我向来晚睡晚起,真佩服这些专业的摄影家,他们无论多晚睡觉,第二天依旧像敲响的闹钟一样准时起床赶往目的地。第一天去程村,雨雾交加,大家抱一线天晴的希望,天不亮就到了石城制高点的山隘口。司机老李心有余悸地说,山崖太吓唬人了,车灯一照,白茫茫的一片。我们集体坐在拥挤的车厢里守候,等待天晴。但天始终没有晴好,我们无功而返。第二天一早照旧去程村。
     在山上等待天亮的感觉很奇妙,车厢里大家都很安静,周围漆黑一片。好像突然之间,我就看清了紧贴车窗外仅一块玻璃之隔的峭壁,仿佛要迎面撞来。目光转向一侧,近处的几小块梯田,远处的山影像在被不断锐化,越来越清晰。大家都开始活跃起来。我似乎看到了山谷里程村的影子。这是个奇怪的时刻,我们在车厢内守候,古柏树和樟树群在山谷里守候,村民们在树冠的荫影里守候……我们都在守候什么?!
     天终究没有晴好,按计划我们没有时间再逗留,还要去下一站,只好在灰色的天空下胡乱拍摄一些照片聊胜于无。我安慰大家说,就算“到此一游”的留念吧。
     从石城返回清华镇,已经是傍晚,我收到一条短信,是羚羊发来的:“祝你生日快乐!”我愣了一下,才想起11月13日是我的生日。往年的这个时候,我会在BBS上明示生日并感受网友们的祝福,堂而皇之地接收可爱的美女们赠送的鲜花、蛋糕和XO礼物。我自作多情地猜想,今年的BBS会有哪一个可爱的美女想起我呢?话又说回来,凭什么要她们想起我的生日来呢?我难道曾经记得哪位美女的生日吗?我不是把自己的生日也遗忘了吗?这是我第一次在外地过生日,赶紧给羚羊回短信:“谢谢老婆!”
     晚餐注定热闹,队友似乎都想在我生日宴上用热情一扫两天来坏天气带来的阴霾心情

                      廊桥遗梦

     廊桥又叫彩虹桥,位于婺源的清华镇,是我们离开婺源前去的最后一站。廊桥景观区的旅游开发较之婺源的各个山村小寨商业气息也最浓,入口前就是一个长途汽车站广场。进进出出的豪华大巴,川流不息的人流,工艺品小店,溪边成排的浣洗女,削竹篾的山民,形成一道独特的“清明上河图”景。
     清华镇是个古镇,地势相对平坦宽阔,溪水充足,聚集和繁华就是自然的事了。廊桥建于南宋时期,那么,推算起来,清华镇的历史肯定远早于南宋。清华镇现有一条较长且繁华的东西街将镇子一分为二。许多沿街门面还颇具古风,是用一块块门板上门的。早起的时候,能够看到开店的伙计在熟练地卸一块块门板。门板做着记号,伙计自然知道,往左排的,往右排的,都要有顺序,一旦上错了就会卡住,后面的门板就没法推进,延误开门或打烊时间。门板靠在一边的墙上,每码靠一块,就听到哐当一声。听着这样古典的声响,给人时光倒流的感觉。
     廊桥紧靠清华镇南,跨架在镇南宽阔的山溪之上。从镇街北旅馆徒步行走,穿过镇南一片古旧的明清民居,10分钟的时间就到廊桥了。
     廊桥全长140余米,有五个粗硕的石砌桥墩,桥体是木质的,这大大减轻了桥身的自重,廊顶是由中国传统的椽子和月牙小瓦等搭建。每个桥墩上,都留有休息的U型长凳,在这里既可休息,又可凭栏远眺。需知道,廊桥的南端就是一条石板铺就的徽州古道。这里既是古徽州商人抛妻别子踏上经商征途的起点,也是他们成功或失败之后即将到家的最后一站。这一站,对一个古徽州商人,意味着多少酸甜苦辣啊!婺源人喜欢吃粉蒸的、粉炒的菜,这就要把糯米杵成米粉,紧靠着廊桥的西南侧,聪明的清华人充分利用水压原理,在溪边建造成一座巨大的水车杵米机,只要有水流,水车杵米机就可以永远杵下去。杵声日夜不停,可以传出很远,一直传到身在异乡的古徽州商人的梦里。
     连接廊桥的古道,据说比廊桥历史更长,没有桥的时候,人们可以坐竹筏过溪,但不可以没有道路。关于徽州古商道,给我们做向导的朋友当地人黄总迄今感慨不已,他说,有些路段你们没有见到,也一直是我们和专家的难解之谜,经过人工加工的巨大的石块(石条),重达几吨十几吨,在古代没有起重吊云设备的时代,工匠们是如何把它们运送安装到位的呢?在于我,倒并不需要急着寻找答案。我想起,在江湾镇的晓起村,有一条连接上起和下起(两个古老的村落)的石板小路,中间有一条明显的凹痕贯穿始终,那是经年累月由独轮车辙出来的痕迹,那是时间打造的痕迹,是一块块铺排在大地之上排列整齐的歙砚,是大师磨挫打造,精雕细凿的佳品。
     在这个时代,城市只有在博物馆里才能寻找到尘封的历史,一切都在浮躁中随波逐流。只有在深山的溪流中,在衰草掩映的古道上,我们才能发现地老天荒。远离尘嚣,我们可以做点什么或者什么也不做,留下壮美的廊桥或仅仅是水声。


作者: 风吹落叶    时间: 2011-12-27 10:10
标题: 欣赏
欣赏
作者: 言午    时间: 2011-12-27 10:11
标题: 慢慢研读
慢慢研读
作者: 小小兔子    时间: 2011-12-27 10:53
标题: 欣赏了。。。
欣赏了。。。
作者: 小小兔子    时间: 2011-12-27 10:54
标题: [quote][size=2][color=#999999]言午 发表于 2011-12-27 10:11[/color] [url=forum.php?mod
言午 发表于 2011-12-27 10:11
慢慢研读

回个话,今晚聚会呀。。
作者: 凉拌    时间: 2011-12-27 11:10
标题: 婺源,西藏,丽江,我一直想去的地方。。。
婺源,西藏,丽江,我一直想去的地方。。。
作者: 火热的冰    时间: 2011-12-27 12:54
标题: 能长的,哈哈!
能长的,哈哈!
作者: 钟吾刺史    时间: 2012-6-7 17:46
标题: [quote][size=2][color=#999999]火热的冰 发表于 2011-12-27 12:54[/color] [url=forum.php?m
火热的冰 发表于 2011-12-27 12:54
能长的,哈哈!

我的文字是长了一点,但勋章却比你短多了。{:7_592:}
作者: 火热的冰    时间: 2012-6-17 09:34
标题: [quote][size=2][color=#999999]钟吾刺史 发表于 2012-6-7 17:46[/color] [url=forum.php?mod
钟吾刺史 发表于 2012-6-7 17:46
我的文字是长了一点,但勋章却比你短多了。

哈哈!
作者: 说说谈谈    时间: 2012-6-18 09:54
标题: 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欢迎光临 新沂城市论坛 (http://bbs.0516k.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