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城市论坛
标题: 微书评 读《呼兰河传》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北沟镇仲庄小学 时间: 2015-6-24 10:45
标题: [align=left]与萧红相遇,是在一个温暖寂静的午后,在旧书摊边驻足,看到了她与她的《呼兰河传》。[/align][align=left] [/align
与萧红相遇,是在一个温暖寂静的午后,在旧书摊边驻足,看到了她与她的《呼兰河传》。
萧红,民国四大才女之一,但她的一生命运多舛,满腹才华却难逃被抛弃的命运,沦为闲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
《呼兰河传》讲述了作者在出生地黑龙江呼兰河县的童年生活,1911年的初夏,女主人公出生在东北的一座小县城,呼兰河城。它既僻远又热闹。这里的人愚昧且保守,祖父快70了,慈祥,童真,教“我”读诗,带“我”在后花园里玩,一天到晚,门里门外,我跟爷爷寸步不离,整天过着恣意任性,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萧红回忆童年生活的背后,是对愚昧人们的痛斥,更有她对这份生活五味复杂的情感,仿佛只有与祖父在一起的日子才算是快乐的,其他的一切,或多或少,来源于她当时悲苦交加的境况和心情。
故事的开头,便奠定了结局,全篇都抹上这层灰冷的戚调。萧红二十多年来悲舛的命途,从这里走出,也在此画上终点。 一顶小草帽向我讲述着故事中小主人公那份调皮的宁适,悲凉的情韵里,饱含了萧红对生活的心底深处的梦幻与期望。然而故园的回忆没有给她美好的过去,她只是在虚拟一个梦境,想在梦中重返童年,再度过一回真实的人生。它放逐了肖红,肖红就再也回不去了 ,“苍凉中蕴含热情,歌颂时不忘批判”,萧红画出旧中国东北小县城人们平凡但又不一般的生活风情图,画出沉默的国民灵魂。 读这些文字,心中翻腾的不仅是感动,更多的是苦痛,是无奈,是唏嘘。 “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茅盾先生如是评价《呼兰河传》,如今看来,更多的也只是萧红在生命的最后,对自己多舛的人生,一个聊以抒发悲苦,寄托情思的方式罢了。 她讲:“只因为他们充满了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
呼兰河的趣事,是作者的怀想,也是回忆,历经坎坷的人生,在她生命最后的童年回忆里,掺杂了许多悲苦寂寞。总是感到她在哭,并不是眼泪,而是那些许悲凉,和泪水里浸泡许久的温暖。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这一些不能想象了”
呼兰河,20年光阴,萧红用她别样的寂寞与风情,写下欢乐,释放心中的哭泣,在生命最后,向世人告别了她悲荣无限的,短暂的31岁青春年华。
1911年暮春,你降世呼兰县一座大家民宅,鸟语花香,安乐静好;31年后,你病卧在异地的床头,战火纷飞里,回忆这片天真,寂寞又谁知?
欢迎光临 新沂城市论坛 (http://bbs.0516k.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