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城市论坛
标题: 书香新沂,微书评——读《从别人的心看世界》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极度深蓝 时间: 2015-6-8 13:12
标题: [align=left]《从别人的心看世界》,作者用朴实易懂的语言,描写和列举了一些贴近现实生活的例子,给人启发。读过这篇文章以后,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更深刻的理
《从别人的心看世界》,作者用朴实易懂的语言,描写和列举了一些贴近现实生活的例子,给人启发。读过这篇文章以后,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至少是取得了一些经验。
文中提到一种“自我透明感错觉”的现象:就是我们成年人会有一种错觉,感觉自己已经了解的事物,别人也会非常明白。特别是老师,讲过的题型,孩子如果再出错,这样的话经常挂在嘴边:“你怎么还不明白呢?还要我讲多少遍才能会?”在自己的教学中,常常也会这样,自己也很郁闷,为什么他们就是不会做呢?作者给我们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试着哼一段旋律,然后把旋律按节奏敲出来让别人猜,别人猜中的几率有多大呢?研究者发现,测试的人有有把握50%的人能猜得出来,但是经调查显示,只有3%的人能猜出。因为,你知道自己所要做的试验,心里会不自觉的哼出它的旋律,而其他人却只能听得到敲的声音,不能体会旋律的高低和音符的变化。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有类似的情况发生:想收一件珍贵品,感觉放在哪儿都不合适,藏来藏去,还是感觉会被人发现,其实,你随手一放,别人会找半天,其实,只不过是我们的“透明感错觉”作怪罢了。
在教学中,我们常会用这种思维去评价孩子,实际上有谁会按我们的思维定势去做让我们满意的事情呢?更何况是孩子,
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在教学中,都会遇到很难沟通的事情,有的就是解决了,也会由有一方不是满意的。如果我们互换一下角色,从对方的出发点去考虑,就会互相理解。
孩子对所学的知识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途径也不同,比如:有的学生爱表达,而有的学生不爱表达,所以在课堂上就不愿举手发言,但是书面表达却非常优秀。但是有的老师认为学生不想说就是不会,所以就会盲目的批评。经常听到老师这样抱怨:怎么那么笨啊?为什么别人都懂了,你还不懂呢?有抱怨的时间还不如去找一下孩子不懂的原因。也许孩子自己也很纳闷,为什么就是不理解呢?每个孩子都不同的特点,接受的能力也不同,不要用成人的接受能力来考察孩子。如果换个角度,我们就会体会到孩子的心理,也许他也很紧张,也不想让老师生气,也许他也在埋怨:为什么老师讲的我不懂呢?
我在课上做了个试验:课前给一个不懂一般将来时态的学生讲透了这个知识点,然后课上的这个环节,我让他来给学生讲解,并用*题巩固。他讲解的很有条理,练*时,有个学生出错了,他很有耐心的讲解并指导:做题要有依据,这题的关键词是next week ,所以要用be going to来表示,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时态及表达,并用自己的想法表达,理解更透彻了。
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和学生能互换角色,互相理解,我想生活中将不会有矛盾和误会。
作者: 绿叶 时间: 2015-6-8 17:06
标题: 沙发{:7_580:}
沙发{:7_580:}
作者: 我想去看海 时间: 2015-6-9 09:53
标题: 好有好处
好有好处
作者: 走一生的路 时间: 2015-6-9 11:08
标题: 怎么看清教教我,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怎么看清教教我,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作者: 叶落深秋 时间: 2015-6-9 14:51
标题: {:7_580:}
{:7_580:}
作者: 无情剑客 时间: 2015-6-9 15:51
标题: {:7_580:}
{:7_580:}
作者: 天依 时间: 2015-6-9 16:56
标题: 好
好
作者: 上面有人 时间: 2015-6-19 15:36
标题:
赞一个
赞一个
欢迎光临 新沂城市论坛 (http://bbs.0516k.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