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新沂—微书评”】我们到底为什么“活着”
在没有读《活着》这本书的时候,我无法想象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是辛酸,读完之后觉得这就是个辛酸都无法描述的人生。当福贵在向外人娓娓道出这样的人生的时候,给我的错觉就像是他在讲别人的故事,那个人不是自己,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自小出生在地主家,家里有100亩田地,小时不学好,长大吃、喝、嫖、赌,折腾完全部家当成为家徒四壁的穷人,气死了父亲,后来母亲病死,而后看着妻子病死,儿子死去,女儿死去,女婿死去,最后孙子也死去,只留下一头老牛陪着他。一个人对苦难到底有大多的承受力呢?如果一个人的亲人死去犹如尖利的锥子刺在心窝的话,无法想象接二连三的刺在心窝的痛,也无法想象在生活刚刚有了点希望的时候又陷入绝望的痛,一次可以忍受,两次,三次,接二连三呢?老天爷在残忍的考验福贵承受苦难到底能到什么程度。那么同样在真实世界的我们,我们到底能承受多少真实苦难,我们到底为什么而活着?
《活着》以贴近生活的小人物“福贵”反映数十年来中国老百姓“好死不如赖活”的生活观。一个小人物在巨变的历史中浮沉,完全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不幸和坎坷总是缠绕着他。然而他从没有放弃活下去的信念,从不怨天尤人,并且对生活和未来抱着无限美好的希望。平凡的我们在清晨醒来,夜晚睡去。生命不息,往返不止。我们是否也思考过,人为什么而活着?没有答案,活着就是活着,生活给了我们苦难,我们也得打断牙齿和血吞,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的尽头在哪儿,但我们活着,就像复旦大学女教师于娟说的那样,活着才是王道,我们必须坚强,好好活着,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