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TD]流域范围及地质地貌 沂沭河是纵贯沂蒙山区的两条大型山洪河道,自北向南,并驾齐驱,蜿蜒曲折,经鲁南流向苏北,并通过分沂入沭使两河相连。山东境内控制流域面积17253平方公里,包括临沂、日照、淄博三市14个县(区)。 沂河水系 沂河原名“沂水”,是山东境内最大的山洪河道。流域地理坐标东经117°25’至118°42’,北纬34°23’至36°20’,沂源、沂水、沂南、临沂、蒙阴、平邑、费县、郯城等县全部或大部皆属沂河流域,在郯城县吴道口村南出境入江苏省。 流域最上游以鲁山背斜与潍、弥河分水,东以沂山背斜余脉与沭河分水,地形西北高,向东南部倾斜,自河源至东汶河口,大部为山区,山峦迭嶂,海拔高程300~800米,斜午、青驼、茶山西北多为低山丘陵及高地,地面高程在200~400米之间,蒙山前半程以南地势变缓向平原过渡,在临沂城北与其支流祊河汇流后进入中游临郯苍平原。平原坡缓1/3000~1/2000。 沂河流域在地貌上属构造剥蚀堆积平原区。大地构造属鲁西断块隆起的一部分。以沂、沭断裂带之间地叠为分界线(包括沂水至汤头断裂、鄌郚至葛沟断裂),界线以西,包括沂源、沂水西部,沂南大部,蒙阴、平邑、费县、临沂西部,苍山东部及郯城西部,为沂河流域。地面隆起以断块为主,断块呈西北向,以条带状产出,蒙阴、平邑相对下陷,形成断陷盆地。在断陷盆地内有中生代火山岩喷发和陆相碎屑岩沉积。新生代第三系断裂活动尤为剧烈,形成了沂山、蒙山等山脉,奠定了沂蒙山区的现今山岳地貌。 该流域岩性比较复杂,出露有新生代第三纪紫红色砂岩,砂砾岩,中生代白垩纪火山岩系和河湖相的砂页岩及侏罗纪砂页岩,古生代石炭,二迭纪煤系地层,奥陶纪、寒武纪之灰岩,太古代杂岩及各时期火成岩,灰岩分布面积最大,富含岩溶水。 沭河水系 沭河流域地处北纬34°17’至36°10’30”,东经118°32’至119°12’。北部以沂山背斜与潍、弥河流域分水,东部以莒县破碎低山丘陵及马陵山背斜与滨海水系为界,西为沂河流域,南与江苏为邻。 流域形状南北狭长,东西较窄。地形北高南低,河两侧多为平原谷地。自河源至袁公河口大部为山区,海拔高程为200~500米。纵坡l/200至1/900。自袁公河口至大官庄,左岸为低山丘陵,右岸在西野埠以上,多为丘陵及高地。地面高程在70~150米之间,西野埠以下多系平原,纵坡约1/2000。大官庄以东新沭河两岸多属丘陵、高地和河谷平原。地面高程为21米至30米,丘陵地面高程一般在60米左右,老沭河在窑上以上为马陵山狭谷,以下为冲积平原,地面高程降至50米以下,纵坡1/3000左右。 沭河流域在地貌上属构造剥蚀丘陵及构造剥蚀堆积平原区。大地构造属鲁东地质之胶南隆起。以沂、沭断裂带之间地垒为分界线(包括安邱一莒县断裂,昌邑一大店断裂),分界线以东的莒县、莒南,临沭,郯城东部及沂水县东北部分地区。出露地层除老的结晶片麻岩分布外,尚有远古代的花岗岩、正长岩等大片侵入岩。另外在临沭、莒南、莒县分布有白垩纪青山组、王氏组的红色砂岩及火山喷发岩。基岩裂隙水分布广泛,岩石风化比轻严重,风化厚度在5~10米,最深至20米。 [/TD][/TR] |